鸭瘟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迅速,常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本病痛原为鸭瘟病毒.剖检病变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鸭瘟主要传染方式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带毒鸭.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预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鸭瘟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1、潜伏期
人工感染成年鸭的潜伏期一般为48-96h(最短36h,最长192h),其潜伏期的长短,依不同毒株毒力的强弱而有差异。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4天。根据对2000多只病鸭的观察,人工感染的潜伏期普遍为36-48h,部分有长达3-4天的。自然流行的潜伏期约在2-5天。
2、症状
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呈现稽留热,多数病鸭体温稽留在43-43.8℃,持续达44℃以上。体温升高,并稽留至中后期是该病非常明确的发病特征。在体温升高的前一天,病鸭精神不振但仍然可以戏水,食欲开始减少而多饮水,排泄物稀薄呈黄色或灰白色。体温升高后.渴欲增加,食欲明显下降,继而完全废绝,精神极度萎顿,羽毛松乱,不饮水,不戏水,静卧于地上或躲于一角,不愿走动,强行驱赶时步态不稳,或以翅扑地匍匐向前,严重的病鸭两脚不能站立,或完全麻痹,翅膀下垂,体重迅速减轻。流泪,眼周围羽毛被沾湿,眼睑水肿,甚至外翻,黏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有些病鸭的上下眼睑黏连,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在体温升高稽留期间,病鸭下痢,排泄物呈草绿色,腥臭,泄殖腔周围被排泄物沾污,泄殖腔黏膜充血、水肿、外翻,黏膜上用绿色假膜,剥离后留下溃疡。
发病后期呼吸次数稍有增加,头颈肿胀的病鸭则有呼吸困难,个别病鸭有咳嗽,病鸭叫声嘶哑。倒提病鸭时,从口腔流出褐色液体。张开口腔,拉出舌头,可见喉头黏膜上有黄色假膜,剥离后留下的出血面。
血液学变化:病鸭的红、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分类中嗜酸性杆核粒细胞。
3、流行特点
一般呈现急性经过,病程一般为2-5天,也有的病程急骤、死亡极快。尸体剖检时可见泄殖腔中有外形完整而未及产出的鸭蛋,少数病例呈亚急性过程,拖延多天。
慢性多由急性和亚急性转变而来,开始表现慢性经过的病例常见于流行后期(不到1%)。这种类型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最突出的是角膜混浊,严重者出现溃疡,多为一侧性;常因采食困难而引起消瘦或死亡。病程多在2周以上,而剖检变化不够典型。
据报道,有人曾观察了鸭群的完整发病过程:当病传人易感鸭群,经过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例,再过3-5天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大批病例出现,根据鸭群的大小和饲养管理方式不同,每天发病自十多只至百余只,持续发病时间自3-5天至1个月左右不等。整个流行过程为2-6周,该病的发病率平均在9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100%,发病鸭几乎全部死亡,成年鸭死亡比幼鸭还要高些。
4、病理变化
病鸭眼中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下眼睑结膜常有出血斑点,以泪管口的周围最为明显。少数见头部皮下水肿,形成头部肿大,拔去毛后皮肤有出血斑点,严重者变成坏死病灶。鸭瘟病理反应因品种、年龄、性别、易感性、感染阶段、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鸭瘟的特异性病变是血管损伤,胃肠道黏膜面的某些特定部位有疹性损害、淋巴样器官病变和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
组织出血可见于心肌、其他内脏器官及其支持结构,包括肠系膜和浆膜出现出血点、出血斑和较大的血液外渗。在心包膜的脏面上,特别是在心冠沟内,有密集的出血点,使之呈红色油漆状,这在成熟的种鸭较为常见。心内膜壁和瓣部有出血。肝、胰、肠、肺和肾的表面可能被出血点所覆盖。产蛋母鸭的卵泡,因出血而变色和变形,卵巢渗出大量血液,充满腹腔。食道与腺胃之间的括约肌可见环状出血。
据报道,心外膜、冠状沟和心内膜常见有出血点,胰腺有散在出血点。肾间有轻度充血或出血,卵巢卵泡膜充血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黏膜常见有出血带。肠道浆膜及肠系膜偶尔也有小出血点。肠道黏膜有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性卡他,自然病例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出血显著,泄殖腔黏膜及周围皮肤肿胀、出血和溃烂。
有资料表明,部分病例在心冠沟脂肪有小出血点,但心外膜出血较为多见,肝脏有时见到在少数坏死灶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围有环状出血带。口腔和食道有小点出血,腺胃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有时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环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层下充血、出血。整个肠黏膜充血、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及直肠最为严重。泄殖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卵巢出血、充血和卵泡变形、变色、变质。输卵管胰见充血、出血,少数胰腺有针头大的出血点。
原文:养鸭 > 养鸭技术:鸭瘟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yajishu/201030240.html
[养鸭技术]一、肉鸭大棚选址及搭建 1.选址及搭建。用于规模养鸭的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其朝向最好沿东西方向。棚呈拱形,高...
[养鸭技术]延长蛋鸭产蛋时间,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蛋鸭产量的高低,除受品种、饲料、管理技术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外,个体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可根据蛋鸭的体型、外貌来进行识别。 高产蛋鸭眼大凸出而有...
[养鸭技术] 一、合理使用蛋氨酸来预防生长期肉鸭发生啄羽现象。饲料中缺乏蛋白质、蛋白质品质低或缺乏蛋氨酸是导致肉鸭啄羽的主要原因。肉鸭出现啄羽现象,会使其生长速度降低,肉料比降低,胴体品质下降。因此...
[养鸭技术]麻鸭旱养时间阶段区分:育雏期(0~21天)和育肥期(22天到出栏)。 冬季养殖麻鸭,可以保持较高的环境温度;可以免去鸭子因水浴而致的能量损耗;可以避免体内寄生虫危害,从而获得较高饲料报酬。但麻鸭旱养,...
[养鸭技术]肉鸭养殖到成鸭一般在5周左右,一般来说5周龄左右上市是最为经济的上市日龄,体重2.75~3.0千克,全程料肉比2.0左右。但根据市场的要求,目前有42天左右和53天左右日龄上市的情况。育肥前,淘汰瘫、残、病鸭...
[养鸭技术]蛋鸭在夜间很容易受惊扰,养殖户在夜间查看蛋鸭时管理动作不宜过大,以防蛋鸭受扰影响产蛋。在夜间管理养殖户需掌握以下五项管理技术要点: 一、保持场地安静。产蛋鸭反应灵敏,胆...
[养鸭技术]如何提高蛋鸭产蛋量?是蛋鸭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蛋鸭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做到管理精细,把握好四季管理的要点,下面就介绍一下具体的管理方法: (一)春晒 春季,风和日丽,气候温暖,饲料...
[养鸭技术]当气温升高到28度以上或饲养条件差时,母鸭就要自然换羽。在换羽期间,绝大多数母鸭停产,少数母鸭虽继续产蛋,但产蛋量减少,蛋品质不良,另外自然换羽的时间需要4~5个月。这时一边换...
[养鸭技术]果园养鸭子的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667平方米(1亩)果园可放养成鸭20-30只。 鸭在果园放养时,鸭觅食时首先是选择各种昆虫,其...
[养鸭技术]肉鸭养殖各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哪些? 3周龄之前的雏鸭,因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差,在育雏最初2天育雏室温度应达到33~35℃,绝对不能使温度低于29℃,否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3日龄后鸭舍温度每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