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巴贝斯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防治措施
肉牛巴贝斯虫病是一种血液原虫病,是由于感染牛巴贝斯虫而导致的寄生虫病,并通过硬蜱进行传播,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发生。病牛临床上主要特征是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2℃左右,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机体迅速消瘦。每年的7~9月份为发病高峰,主要是小于2岁的牛最容易发病,但症状较轻,基本不会发生死亡,而成年牛尽管较少发病,但症状严重,容易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巴贝斯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防治措施。
1、虫体特征及生活史
虫体特征。巴贝斯虫会在牛的红细胞内寄生,虫体有多种形状,如椭圆形、环形、梨籽形等。在我国该病主要是由三种病原引起,即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
虫体生活史。在自然情况下,巴贝斯虫必须经由蜱虫才能够传播,如牛巴贝斯虫和双芽巴贝斯虫都以微小牛蜱作为传播媒介,卵形巴贝斯虫以长角血蜱作为传播媒介。蜱虫主要经由两种方式传播巴贝斯虫,即经卵传播和期间传播。经卵传播是指雌蜱在病牛体表吸取血液时感染巴贝斯虫,并在其体内继续发育繁殖,最后进入卵巢以卵的形式传播给后代,之后通过蜱的幼虫、若虫、成虫不断传播。期间传播是指幼蜱或者若蜱在病牛体表吸取寄生有巴贝斯虫的血液,能够传递给其下一个发育阶段即若蜱或者成蜱,并由此不断传播。一般来说,三种巴贝斯虫都进行“经卵传播”,其中双芽巴贝斯虫通过微小牛蜱次代若虫和成虫传播,牛巴贝斯虫通过微小牛蜱次代幼虫传播,卵形巴贝斯虫通过长角血蜱次代幼虫、若虫和成虫传播。虫体寄生在牛红细胞内,通过“成对出芽”方式不断繁殖。虫体侵入宿主后,会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于耐过该病的牛,体内依旧会残留有一部分虫体,导致其能够抵抗再次感染该病的能力.这种感染期的免疫力叫做“带虫免疫”。由于这种免疫现象的存在,会使机体防御力和虫体之间处于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如果机体健康状况保持良好,就会持续处于这种状态,但只要健康状况变差、抵抗力减弱时,就有可能出现复发。
2、活体症状
病牛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机体消瘦,贫血,黏膜发生黄染或者呈苍白色,鼻腔内存在少量的鼻液,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废绝,反刍缓慢甚至彻底停止,并发生腹泻或者便秘,排出黑褐色的粪便,其中混杂有黏液和血液,且散发恶臭味,呈现高热稽留,但临死前几小时体温下降到大约35℃,呼吸急促,脉搏加速。病牛症状严重时会卧地不起,即使人为强行驱赶也会行走摇晃,呼吸困难,全身颤抖,排出的尿液从淡红逐渐变呈棕红色甚至黑红色,一般在24 h内发生死亡。
3、宰后剖检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发现尸体明显消瘦,血液如水样稀薄,无法很好的凝固;皮下脂肪、组织都发生水肿,呈黄色的胶胨样,且所有内脏器官的被膜都发生黄染;肠和皱胃黏膜潮红,并存在点状出血;心内外膜存在出血点,心肌质地柔软;肝脏呈黄褐色,明显肿大,切面存在豆蔻状的花纹;胆囊由于含有大量的浓稠胆汁而明显胀大,颜色加深;脾脏发生肿大;肾脏呈淡红黄色,也发生肿大,表面存在点状出血;膀胱滞留有大量的红色尿液而明显胀大。
4、实验室检查
该病主要采用血液涂片检查法,即在体温升高超过41℃且发生血红蛋白尿的病牛耳静脉处采集血液,通过虫体浓集法得到沉淀物,采取常规抹片,待其完全干燥后滴加少量的甲醇(适宜控制在3滴)进行固定,接着进行姬姆萨染色,最后放在100×10倍油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内存在椭圆形、环状、单个或者成对的变形虫体,虫体长度一般达到红细胞半径,而成对虫体的尖端相触呈钝角,包含一团染色质。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治疗该病的重点是尽快进行正确诊断,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如果在牛发病超过3天才进行诊断,会导致治疗难度非常大。该病治疗原则是驱虫除蜱,止血健胃,强心补液,加强护理,配合使用西药和中草药,避免发生继发感染。病牛按每千克体重使用4 mg O.l%黄色素,添加在500 mL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解后一次性静脉注射,用于驱虫。如果病牛体温升高超过39℃,要用药1次,注意少数处于妊娠后期的母牛不要注射,症状严重的可经过24 h再以相同剂量注射1次。为除去体表可能寄生的蜱虫,可在体表喷洒适量的1%敌百虫溶液,或交替使用除癞宁和癞螨克,也可采取人工摘除。强心补液可静脉注射由1000 mL o.9%葡萄糖氯化钠、20 mL 10%维生素C、20 mL维生素K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配合灌服新鲜中草药,可取1000 g土大黄、1000 g十大功劳、500 g仙鹤草、1000 g风吹萧、200 g田基土、250 g野生三七、1000 g车前草、200 g素珠果根、1000 g马鞭稍、200 g扁柏枝叶,添加15kg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头每次1000 mL,每天1次,连续使用7天;也可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即取20 g茵陈、10 g茯苓、20 g白术、15 g郁金、20 g酒当归、10 g泽泻、15 g党参、10 g黄芩、20 g龙胆草、10 g栀子、100 g唐古特青兰、10 g木通、10 g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病牛灌服。食欲减退可添加枳壳、焦三仙;结膜苍白可添加川芎,其增加白术、当归的用量。
原文:养牛 > 养牛养殖技术:肉牛巴贝斯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防治措施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niujishu/201030449.html
[养牛养殖技术]该病是由于采食大量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的饲草,饲料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发病时可视粘膜发绀,呼吸困难等急性贫血性缺氧症,牛最易发。 1、病因。大量使用家畜粪尿,硝酸铵和除草剂,以...
[养牛养殖技术]改良牛具有体型大、增重快、产肉率高等特点。但尽管改良牛有生长和发育快的遗传性,若饲养条件跟不上,获得的遣传性也不可能成为显性,甚至没有本地牛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致使...
[养牛养殖技术]预防牲畜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环境卫生。经常清扫消毒,及时消灭病原体及蚊、蝇、鼠等传播媒介;2、不引人传染源。从外地购人牲畜时,应在当地兽医站的指导...
[养牛养殖技术]1、要确保饲草饲料的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牛的肥育期间,尤其是强度肥育或快速催肥。若突然变换,必然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活动,导致降低发酵度和饲...
[养牛养殖技术]牛肺疫: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喂料过早或过晚,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都不利。实践证明,犊牛3周龄开始喂给草料最为适宜。 犊牛在3周龄以内,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备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没有微生物...
[养牛养殖技术]食管阻塞是由于吃了过大的块根料,如甘薯,大头菜、甜菜、萝卜、白菜根及有些粗硬的干草等,这些大块食物阻塞在食管内不能进又不能出,即引起了食管阻塞。症状发病前一切正常。饲喂...
[养牛养殖技术](1)舍饲肉牛一般每天饲喂两次,这样便于安排和管理,但是研究表明增加饲喂次数,延长采食时间,可使肉牛酮体脂肪厚度,通体重量提高,降低酮体的瘦肉含量。(2)肉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数量的酶类...
[养牛养殖技术]一、建立消毒制度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入场。肉牛场门、各区入口处消毒池内要保持有高浓度消毒液,并要时常更换。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衣、帽、鞋,经紫外线消毒15分钟后才能入...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坏死性喉炎俗称犊牛白喉。它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恶性型坏死杆菌病。临床以口腔黏膜、齿龈硬肿、坏死和溃疡及肺炎为特征。 一、临床症状犊牛白喉多发生在1~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