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有发生。本病多发生于二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1、发病机理
当犊牛体内侵入致病性大肠杆菌后,会进行定植,然后大量生长繁殖,从而产生很多毒力因子,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的病理过程。据报道,病菌产生的内毒素是一种毒力因子,主要作用是引起败血症;产生的外毒素能够刺激肠黏膜细胞分泌,引起腹泻和脱水;产生的大肠杆菌素能够导致犊牛发生败血症;细胞毒素能够导致犊牛发生出血性肠炎。另外,某些肠毒性大肠杆菌能够直接侵入犊牛体内,导致肠黏膜细胞被破坏。
2、临床症状
败血型也叫做脓毒型。该类型具有非常短的潜伏期,通常在发病后1天内发生死亡,主要出生3天内的新生犊牛容易发生。病牛临床上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可超过41℃,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黏膜出血,心跳加速,关节肿痛。部分还会出现脑炎或者肺炎症状。大部分发生腹泻的病牛会排出如打碎鸡蛋汤样的淡黄色粪便,并逐渐变成淡灰色水样,混杂气泡、凝血块和血丝,并散发恶臭味。发病初期,往往用力排粪,发病中后期即可自由流出粪便,并导致后躯被污染。发病后期,病牛严重脱水,四肢无力,只能够卧地不起,急性型能够在24-96 h内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80%~100%,通常是没有及时吮食初乳的犊牛容易发生死亡。如果病牛没有发生腹泻,则会排出稍干的柠檬色粪便,且上面覆盖有血液,通常发病经过1~2天就会死亡,死亡率能够超过80%。肠毒血型也叫做中毒型。病牛呈急性经过时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病程持续时间稍长的病牛,会出现中毒性神经症状,开始时兴奋,后来沉郁,体温基本正常、略有升高或者下降,呼吸、脉搏加快,不会发生腹泻,陷入昏迷而发生死亡。通常是由于小肠内的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分泌毒素而引起。
肠炎型。通常是小于10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腹泻。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左右,经过数小时开始发生下痢,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排出粥样或者水样粪便,呈灰白色或者黄色,其中混杂泡沫、血丝、凝乳块和血块,散发酸败气味。发病末期,病牛肛门失禁,后躯被粪便污染,并伴有腹痛。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脱水,往往拒绝站立而卧地不起,机体衰弱[养殖网:www.nczfJ.com/]。
3、实验室诊断
该病可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病状以及剖检变化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则要采取病料送到实验室进行细菌的分离和检查。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牛的肠内容物或者腹泻排出的粪便,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下进行24 h培养,长出红色菌落,然后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普通斜面培养基,经过染色进行镜检。如果接种到伊一美琼脂平板上,就会长出深紫色菌落,并明显隆起,表面湿润,发出绿色的金属光泽,从而可初步确诊。另外,该病可通过血清学诊断来确诊,如试管凝集试验和平板凝集试验等。
4、防控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污染的牛舍以及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要进行彻底消毒,对于病死牛要采取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或者深埋处理。病牛常选择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庆大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脒、环丙沙星、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多黏菌素E等。病牛可按体重内服5.0-7.5 mg/kg庆大霉素,或者按体重肌内注射2.2 mg/kg,每天2-3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内服10 mg/kg环丙沙星,或者按体重静脉或者肌肉注射2. 5~5 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3日;也可首次按体重内服200 mg/kg磺胺二甲氧嘧啶,之后按体重使用100 mg/kg,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内服1. 5-5 mg/kg多黏菌素E,每天1~2次,或者按体重肌内注射0. 25-0.5 mg/kg,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免疫预防。妊娠母牛可在分娩1个月免疫接种特定血清型的单价菌苗或者含有多种血清型的多价菌苗,从而使后代犊牛通过吮食初乳得到被动免疫。但要注意的是,环境内往往存在太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且存在其他病原体时,会导致保护力减弱。
加强饲养管理。牛舍温度要保持在16 -19℃,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并确保通风良好。同时,调整饲养密度适宜,供给清洁饮水,保持卫生良好。当出现病牛时,要立即将其隔离并采取相应诊治,避免其他牛接触病牛排出的粪便、污水,防止疾病蔓延。犊牛产出后要在30-60 min内吮食充足的初乳,一般首次哺乳量可适当增大,每次在500~800 mL,使其尽快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
发病原因
一是犊牛出生后不喂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母牛体弱,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不足与缺乏。
二是犊牛舍狭窄,牛只密度过大,牛舍阴暗潮湿,阳光不足,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
诊断技术
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饲养状况及剖检变化等综合分析判定。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败血型:也称脓毒型。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犊车;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发病急,病在短。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奶,多数有腹泻,粪似蛋自汤样,淡灰白色。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多发生于吃不到初乳的犊牛。败血型发展很快,常于病后1天内死亡。
(2)中毒型:也称肠毒血型,此型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急性者未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
先不安,兴奋,后沉郁,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也称肠型,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腹泻。病初排出的粪便呈淡黄色,粥样,有恶臭,继则呈水样,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卧地不起,全身衰弱。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个别病例也会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
剖检主要呈现胃肠炎变化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12小时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天。或以每公斤体重10~30毫克的剂量肌肉注 射,每天2次。
(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温水1000毫升。不能自吮时,可用
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
5%碳酸氢钠液80~100毫升。注射时速度宜慢。
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150~200毫升,可增强抗病能力。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灌服5毫升,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克、白陶土50~100克、活性炭10~20克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每公斤体重氏0.06克,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良好。
(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或其他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预防措施
(1)养好妊娠母牛: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
(2)及时饲喂初乳:为使犊牛尽早获得抗病的母源抗体,在产后30分钟内(至少不迟于1小时)喂上初乳,第一次喂量应稍大些,在常发病的牛场,凡出生犊牛在饲喂初乳前,皮下注时母牛血液30~50毫升,并及早喂上初乳,对预防犊牛大肠杆菌是重要的一环。
(3)保持清洁卫生:产房要彻底消毒,接产时,母畜外阴部及助产人员手臂用1~2来苏儿液清洗消毒。严格处理脐带,应距腹壁5厘米处剪断,断端用10%碘酚浸泡1分钟或灌注,防止因脐带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要经常擦洗母牛乳头。
原文:养牛 >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niujishu/201028642.html
[养牛养殖技术]该病是由于采食大量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的饲草,饲料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发病时可视粘膜发绀,呼吸困难等急性贫血性缺氧症,牛最易发。 1、病因。大量使用家畜粪尿,硝酸铵和除草剂,以...
[养牛养殖技术]改良牛具有体型大、增重快、产肉率高等特点。但尽管改良牛有生长和发育快的遗传性,若饲养条件跟不上,获得的遣传性也不可能成为显性,甚至没有本地牛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致使...
[养牛养殖技术]预防牲畜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环境卫生。经常清扫消毒,及时消灭病原体及蚊、蝇、鼠等传播媒介;2、不引人传染源。从外地购人牲畜时,应在当地兽医站的指导...
[养牛养殖技术]1、要确保饲草饲料的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牛的肥育期间,尤其是强度肥育或快速催肥。若突然变换,必然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活动,导致降低发酵度和饲...
[养牛养殖技术]牛肺疫: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喂料过早或过晚,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都不利。实践证明,犊牛3周龄开始喂给草料最为适宜。 犊牛在3周龄以内,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备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没有微生物...
[养牛养殖技术]食管阻塞是由于吃了过大的块根料,如甘薯,大头菜、甜菜、萝卜、白菜根及有些粗硬的干草等,这些大块食物阻塞在食管内不能进又不能出,即引起了食管阻塞。症状发病前一切正常。饲喂...
[养牛养殖技术](1)舍饲肉牛一般每天饲喂两次,这样便于安排和管理,但是研究表明增加饲喂次数,延长采食时间,可使肉牛酮体脂肪厚度,通体重量提高,降低酮体的瘦肉含量。(2)肉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数量的酶类...
[养牛养殖技术]一、建立消毒制度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入场。肉牛场门、各区入口处消毒池内要保持有高浓度消毒液,并要时常更换。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衣、帽、鞋,经紫外线消毒15分钟后才能入...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坏死性喉炎俗称犊牛白喉。它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恶性型坏死杆菌病。临床以口腔黏膜、齿龈硬肿、坏死和溃疡及肺炎为特征。 一、临床症状犊牛白喉多发生在1~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