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犊牛消化机能障碍统称为消化不良,是犊牛哺乳期容易发生的一种胃肠疾病,主要特征是发生程度不同的腹泻。犊牛发病后会严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应立即采取治疗。因此,必须查明引起该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不当。犊牛消化不良通常是在产出后吮食初乳不久或者1~2天之后出现发病,大于3月龄则会逐渐减少发病。通常认为是由于妊娠母牛饲喂营养不全面,导致胎儿发育受到影响,这是犊牛发生消化不良的先天性原因。尤其是妊娠后期,饲料中含有较少的营养,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时,会导致机体营养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在犊牛产出后必然会存在体质衰弱、发育不良、吮乳反射较晚出现、抵抗力较低的症状,从而非常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引起消化不良。另外,妊娠母牛没有进行合理饲养,不仅会导致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还会造成母乳品质变差,特别是初乳的质量。但是,母牛前几个小时分泌的初乳是犊牛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重要来源,如果新生犊牛无法及时吮食足够的初乳或者初乳品质较差时,就会导致体内无法形成充足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使机体抗病力减弱,从而非常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如果犊牛吮食不卫生的母乳或者乳具较脏,如饲具、饲槽污秽不干净,舍内卫生较差,导致其容易出现发病。此外,犊牛采取人工哺乳时没有采取定时、定量的原则,或者乳温过低或过高,也会导致消化机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发病。
饲养环境较差。犊牛机体受寒或者牛舍过于潮湿,由于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很敏感,无法很好的适应寒冷和潮湿环境,从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2、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以腹泻为特征,初期犊牛精神比较正常,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就开始出现相应的症状。小于15日龄的新生犊牛患病后会排出黄色的稀水样粪,往往混杂奶瓣,并会黏附在肛门周围、尾根,精神较差,但体温基本正常,吮乳减少,往往卧地。大于15日龄的幼犊患病后会排出稀粥样或者水样粪便,呈暗绿色、灰黄色或者黄色,往往黏附在尾部;肠音高朗,并伴有腹痛和鼓气症状;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微下降,精神沉郁,减少吮乳或者完全停止,眼结膜发生充血或者轻度充血。如果肠内容物发生腐败,会形成大量毒素,当机体吸收后就会引起中毒性腹泻,机体渐进性消瘦,排出的粪便散发恶臭味,严重时粪便中混杂血液;体温略微升高,眼结膜发生充血;呼吸加快,心跳数增,全身震颤,有时会做出抽搐动作,病程后期耳尖、鼻端、四肢下端冰凉,陷入昏迷,最终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为减轻患病犊牛胃肠负担,可进行1~2天的禁食,此时只供给适量的补液盐即可,一般按每千克喂服50~100 mL,并确保其处于温暖、干燥、清洁的舍内。同时,可取5~10 g酵母片、2~5 g胃蛋白酶,添加适量温开水冲调给病犊一次性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为避免继发肠炎,抑制肠内腐败发酵,可肌肉注射0.5~1 g乳酸环丙沙星菌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或者内服0. 2~0.3 g痢特灵,每天3次;或者内服1~3 g磺胺脒,注意首次用量加倍,每天3次。为避免发生脱水,初期可给患病犊牛饮用适量的糖盐水或者复方盐水,症状严重时要采取静脉注射补液,即由60 mL 40%葡萄糖注射液、2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l%~3%碳酸氢钠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液,每日1次。
中药治疗。取25 g陈皮、35 g连翘、20 g知母、25 g莅粉、20 g地骨皮、25 g大黄、25 g枳壳、35 g生石膏、25 g玄参、25 g建曲、35 g黄芩、25 g甘草,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取药液给病牛灌服或者饮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1~3天。也可取25 g炒白术、35 g当归、35 g党参、25 g厚朴、30 g枳壳、25 g砂仁、35 g陈皮、25 g肉蔻、35 g益智仁、30 g高良姜、30 g木香、25 g干姜、25 g炙甘草、35 g桂心、15枚大枣,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还可取25 g白芍、35 g大黄、25 g黄柏、25 g黄芪、25 g黄连、35 g诃子、35 g郁金、25 g栀子,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处于妊娠后期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要确保满足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需要,并分别在产前20天和7天肌肉注射30~40 mL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犊牛产出后,要确保在30 min内吮食2 kg左右的初乳,每天进行4~6次哺乳,并注意定时、定温、定量,尽可能选择使用奶瓶(壶)进行哺乳,并定期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春夏秋三季要加强防蝇、灭蝇,舍内粪尿要及时清理,并经常更换垫草。犊牛舍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避免犊牛抢食精料,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粗饲料。日常加强对犊牛的精神、运动和饮食状态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要立即将其进行隔离,并仔细检查,采取相应的处理。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牛群或者发病旺季,要坚持隔天进行1次带牛消毒。
原文:养牛 >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niujishu/201028369.html
[养牛养殖技术]该病是由于采食大量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的饲草,饲料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发病时可视粘膜发绀,呼吸困难等急性贫血性缺氧症,牛最易发。 1、病因。大量使用家畜粪尿,硝酸铵和除草剂,以...
[养牛养殖技术]改良牛具有体型大、增重快、产肉率高等特点。但尽管改良牛有生长和发育快的遗传性,若饲养条件跟不上,获得的遣传性也不可能成为显性,甚至没有本地牛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致使...
[养牛养殖技术]预防牲畜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环境卫生。经常清扫消毒,及时消灭病原体及蚊、蝇、鼠等传播媒介;2、不引人传染源。从外地购人牲畜时,应在当地兽医站的指导...
[养牛养殖技术]1、要确保饲草饲料的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牛的肥育期间,尤其是强度肥育或快速催肥。若突然变换,必然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活动,导致降低发酵度和饲...
[养牛养殖技术]牛肺疫: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喂料过早或过晚,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都不利。实践证明,犊牛3周龄开始喂给草料最为适宜。 犊牛在3周龄以内,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备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没有微生物...
[养牛养殖技术]食管阻塞是由于吃了过大的块根料,如甘薯,大头菜、甜菜、萝卜、白菜根及有些粗硬的干草等,这些大块食物阻塞在食管内不能进又不能出,即引起了食管阻塞。症状发病前一切正常。饲喂...
[养牛养殖技术](1)舍饲肉牛一般每天饲喂两次,这样便于安排和管理,但是研究表明增加饲喂次数,延长采食时间,可使肉牛酮体脂肪厚度,通体重量提高,降低酮体的瘦肉含量。(2)肉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数量的酶类...
[养牛养殖技术]一、建立消毒制度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入场。肉牛场门、各区入口处消毒池内要保持有高浓度消毒液,并要时常更换。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衣、帽、鞋,经紫外线消毒15分钟后才能入...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坏死性喉炎俗称犊牛白喉。它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恶性型坏死杆菌病。临床以口腔黏膜、齿龈硬肿、坏死和溃疡及肺炎为特征。 一、临床症状犊牛白喉多发生在1~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