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防治方法
1 病原特性及发病特点
牛附红细胞体使用电镜进行观察,发现其没有细胞壁,外面只包裹单层的限制性膜,没有明显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且呈多种形态,如球形、环形、卵圆形、亚铃状、短杆状等,具有折光性。病原使用苯胺色素容易着色,经过革兰染色结果阴性,但使用碘无法使其着色;经过瑞特氏染色,虫体呈淡蓝色,类似于有蓝宝石样光彩;经过姬姆萨染色,虫体呈紫红色。病原具有较弱的抵抗理化因子的能力,大多数消毒药都能够将病原杀死,如其在37℃的0. 5%石炭酸溶液中经过3h就能够被杀灭。但病原体具有较轻的抵抗低温的能力,其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能够生存大约1个月,在 79℃下含有甘油的血液中经过80天依旧具有感染性。另外,病原体对干燥比较敏感,且对强力霉素敏感,但对青霉素类不敏感。
该病通常夏秋吸血昆虫频繁活动的季节容易发生,即每年的6月末至8月末发生,在9月份基本停止,该阶段温度较高且多雨,杂草丛生,这种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蜱、蝇、蚊滋生,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以及流行。该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且任何年龄的牛只都能够感染,即无论新生犊牛、育成牛、成年牛都能够感染该病。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吸血昆虫直接叮咬而进行血液性传播。
2.临床症状
感染初期,病牛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症状,通常被饲养人员忽视,之后突然表现出体温升高,可达到40.0~41.5℃,呈现稽留热,部分能够持续一星期或者更长。病牛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停止反刍,排L黄棕色粪便,出现明显贫血,且有时会排出血红蛋白尿。体质瘦弱,发病晚期会出现明显的黄疸。病牛呈慢性经过时,在发病初期通常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只表现出精神不振,采食量不断减少,体质瘦弱,被毛粗乱,虚弱无力,容易大量出汗,尤其是使役后非常疲劳。可视黏膜黄染或者苍白,部分还会在直肠、阴道黏膜上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斑点,体温达到大约40℃。在病牛颈静脉进行针刺,发现血液如水样稀薄,胶性消失,不容易发生凝固。有些体表淋巴结还会发生肿胀,羞眼流泪,视力变差或者彻底失明。
3实验室诊断
悬滴检查法:在病牛耳静脉处采取一滴新鲜血液,滴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能够看到闪光形小体,呈短杆状、圆形、球形,并在血浆中进行翻滚、扭转,部分虫体会在红细胞表面或周围附着,但靠近红细胞后则停止活动。
血液涂片染色检查:在病牛耳静脉处采集血液进行涂片,干燥后滴加甲醇进行固定,并使用瑞氏或者姬氏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看到淡蓝色或者蓝色虫体,在红细胞表面附着,折光性较强。虫体通常呈半月状,大小在(0.12~0. 35)ym×(1.3~1.8)ym,往往有3~5个虫体附着。个别病牛的血液中还存在杆形、椭园形、球形虫体,其中球形虫体较小,一般为0.8~0. 12ym,通常大约3~17个附着在同一个红细胞上,并在细胞边缘上呈环形排列。病牛在发病初期进行检查,发现红细胞染虫率在20%~40%;发病后期,红细胞染虫率在70%~90%。
4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病牛要采取隔离治疗,可按每千克体重注射0. 15mL复方三氮脒,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之后间隔10天再进行1次注射,能够将病原彻底清除。同时,对于其他没有发病的肉牛,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 ImL,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具有非常好的预防效果。如果病牛体温升高,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 ImL柴胡注射液,每天1~2次,具有清热泻火、排毒的作用。如果病牛症状严重,食欲废绝,且只能够卧地不起,可缓和静脉滴注由500mL 25%葡萄糖、2瓶500mL 5%葡萄糖、10~20mL 10%安钠咖、2瓶500mL复方林格氏液、20~4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另外,每次配合肌肉注射4~6mL铁钴针注射液或者1~2mg维生素B12针,促使机体造血机能增强,提高造血状态。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如阿散酸或者长效土霉素,并配合补充适量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并定期使用伊维菌素对体内外寄生虫进行驱除。整个养牛生产环节都要注意加强消毒卫生,尤其是夏秋季节注意杀灭蚊蝇。严格控制饮水和饲料品质,控制饲养密度适宜,保持通风良好,尽可能避免发生各种应激,增强机体抵抗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防止出现继发感染。舍内彻底进行1次粪便清除,确保干燥、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确保将牛只体内外寄生虫和吸血昆虫吃滴杀灭。通常在栏舍内外以及牛体表喷洒0.1%溴氰菊酯或者O.1%敌百虫溶液进行杀虫,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同时,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 3mg伊维菌素1次,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口服15mg丙硫苯咪唑。
原文:养牛 > 养牛养殖技术: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防治方法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niujishu/201025954.html
[养牛养殖技术]该病是由于采食大量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的饲草,饲料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发病时可视粘膜发绀,呼吸困难等急性贫血性缺氧症,牛最易发。 1、病因。大量使用家畜粪尿,硝酸铵和除草剂,以...
[养牛养殖技术]改良牛具有体型大、增重快、产肉率高等特点。但尽管改良牛有生长和发育快的遗传性,若饲养条件跟不上,获得的遣传性也不可能成为显性,甚至没有本地牛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致使...
[养牛养殖技术]预防牲畜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环境卫生。经常清扫消毒,及时消灭病原体及蚊、蝇、鼠等传播媒介;2、不引人传染源。从外地购人牲畜时,应在当地兽医站的指导...
[养牛养殖技术]1、要确保饲草饲料的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牛的肥育期间,尤其是强度肥育或快速催肥。若突然变换,必然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活动,导致降低发酵度和饲...
[养牛养殖技术]牛肺疫: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喂料过早或过晚,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都不利。实践证明,犊牛3周龄开始喂给草料最为适宜。 犊牛在3周龄以内,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备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没有微生物...
[养牛养殖技术]食管阻塞是由于吃了过大的块根料,如甘薯,大头菜、甜菜、萝卜、白菜根及有些粗硬的干草等,这些大块食物阻塞在食管内不能进又不能出,即引起了食管阻塞。症状发病前一切正常。饲喂...
[养牛养殖技术](1)舍饲肉牛一般每天饲喂两次,这样便于安排和管理,但是研究表明增加饲喂次数,延长采食时间,可使肉牛酮体脂肪厚度,通体重量提高,降低酮体的瘦肉含量。(2)肉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数量的酶类...
[养牛养殖技术]一、建立消毒制度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入场。肉牛场门、各区入口处消毒池内要保持有高浓度消毒液,并要时常更换。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衣、帽、鞋,经紫外线消毒15分钟后才能入...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坏死性喉炎俗称犊牛白喉。它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恶性型坏死杆菌病。临床以口腔黏膜、齿龈硬肿、坏死和溃疡及肺炎为特征。 一、临床症状犊牛白喉多发生在1~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