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生产力的指标测定与影响因素分析
韩永胜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文章从牛内的组成和营养、肉牛的生产力测定与肉质的评定,以及影响产肉能力的因素等方面,综合性衡量肉牛的经济价值。肉牛生产力指标主要包括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要测定的性状主要有肥育性能指标、产内性能指标和内质评定。从品种、年龄、性别、饲养管理水平、杂交几个方面阐述影响肉牛生产力的因素。
1 牛肉的组成与营养价值
1.1 牛肉的组成
牛肉在广义上就是指牛的胴体,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统计各国的肉产量即指的是牛胴体总量。牛的胴体按照解剖组织学原理划分为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骼组织。肌肉组织占胴体比例最大,一般在50%70%左右。比例依品种、性别、年龄和肥育程度而不同。肌肉中含有水分65%78%,蛋白质15 %22%,脂肪3%20%,灰分1%左右。脂肪组织是决定肉质优劣的主要部分,占胴体重的8%30%。一般蓄积在皮下组织、肾脏周围、腹腔内。在育肥后期,肌肉组织中也有一定量的脂肪沉积,即肉眼所见的肉的大理石纹。脂肪含量少的牛肉,质粗汁少、口感较差,不易烹调。筋、腱、韧带、肌肉组织外膜为结缔组织,占胴体重的9%14%。骨骼组织在肥育和肉用品种中,占胴体重13 %20%,肥育好的牛达到7%8%,未经改良的牛一般16%20%,有的达25%。
1.2牛肉的营养价值
牛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锌、磷及多种氨基酸。牛肉蛋白质是一种全价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须的8种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粮食类蛋白质中缺乏的赖氨酸,在牛肉中含量达到7.6%9.6%,且消化利用率达到90%93%。牛肉中脂肪除了作为能源外,还可提供人体必须脂肪酸,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次亚麻油酸。此外牛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族等。100 g新鲜牛肉中营养物质含量如表l。
2 指标测定与评定分析
2.1肥育性能指标
饲料转化指标:增重每千克体重所需要饲料干物质一饲养期内所消耗的饲料干物质/饲养期内纯增重;生产每千克肉所需饲料干物质一饲养期内所消耗的饲料干物质/屠宰后的净肉重;全群产肉的饲料转化率一总产肉量/饲料消耗总量。
生长指标:初生重:指犊牛生后吃初乳前的活重。断奶重:一般用校正断奶重,国内用210 d或205 d的校正断奶重,公式如下:210 d校正断奶重(kg)=(断奶体重初生重)/断奶时日龄×210+初生重;哺乳期日增重(kg/d)=(断奶体重初生重)/断奶日龄;育肥期日增重( kg/d)=(育肥期末体重育肥期初体重)/育肥期天数。
屠宰指标:宰前重:测量宰前绝食24 h后的活重。宰后重:测量屠宰放血以后的体重。血重:测量宰时所放出的血液重量,或宰前重减去宰后重的差。胴体重:指放血后除去头、尾、皮、蹄(肢下部分)和内脏所余体躯部分的重量,并注明肾脏及其周围脂肪重。净体重:除去胃肠及膀胱的内容物后的总体重量。胴体骨重:测量胴体中所有骨骼剥离后的骨重。胴体脂重:测量胴体内、外侧表面及肌肉块间可剥离的脂肪总重量。胴体肉重:测量胴体除去剥离的骨、脂肪后的所余部分的重量。背膘厚度:指第五至第六胸椎间离背中线35 cm,相对于眼肌最厚处的皮下脂肪厚度。腰膘厚度:指第十二至十三胸椎间离背中线35 cm,相对于眼肌最厚处的皮下脂肪厚度。眼肌面积:指第十二至十三肋间眼肌的横切面积(cm2)。
2.2产肉性能计算方法
屠宰率(%)=胴体重/屠宰前活重×100;净肉率(%)=净肉重/屠宰前活重×100;胴俸产肉率(%)=净肉重/胴体重×100;肉骨比(%)=净肉重/骨骼重×100;每百千克胴体重所对应的眼肌面积(cm2)=眼肌面积/胴体重×100;肉用指数=平均成年活重( kg)/体高(cm)
2.3胴体质量的综合评定
2.3.1胴体重量的最低限度
2.3.2胴体的外貌评定
主要观察胴体结构、肌肉厚度、皮下脂肪覆盖度与放血是否充分。
外观状况:包括胴体形状、胴体厚度、外部轮廓、宽度与长度。肌肉厚度:肩、背、腰、臀部肌肉丰满肥厚程度。皮下脂肪覆盖度:皮下脂肪均匀,达90%为一级,76%89%为二级,60%75%为三级,60%以下为四级。放血是否充分:胴体是否有淤血、伤痕、污染和缺陷,如有不充分。
2.4肉质评定
胴体切面:眼肌中脂肪的分布沉积程度,一级几乎没有,二级微量有,三级少量,四级适量,五级丰满。肌肉色泽:以鲜樱桃红色而有光泽为最佳,过深过浅均不符合要求。与牛肉的pH值和性别有关,pH值<5.6呈鲜红色,pH值>5.6为暗红色。同龄公牛肉色泽比母牛深,老牛肉色泽呈褐色,小牛肉呈浅红色。脂肪色泽:牛的脂肪呈白色,质地硬,有粘性为最好。嫩度:牛的年龄和品种是影响嫩度的主要因素,年龄小较嫩,肉用品种较其他品种嫩,可用嫩度测定仪来测定。02 kg时很嫩,25 kg嫩,57 kg中等嫩,79 kg较粗硬,910 kg粗硬,11 kg以上很粗硬。品味:取臀部肌肉lkg,切成2 cma小块,不加任何调料在沸水中煮70 min后品尝。熟肉率:取腿部肌肉1 kg.直接放在沸水中煮120min后取出,称量其重量与原重量之比[养殖网:www.nczfJ.com/]。
3 影响肉牛生产力的因素
3.1品种类型
肉用品种比乳用、役用品种生长速度快,出栏期短、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较高,品质好,优良品种肥育屠宰率可达60%65%左右,最高可达68%72%,兼用品种最高可达62%,未经肥育黑白花牛39%43%,水牛40%左右。
3.2年龄和性别
肉的嫩度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老化,老年牛肉质粗、质量差,年龄大的牛单位增重饲料消耗大。国内外,12月龄或18月龄的牛屠宰率高,肉质好。一般公牛的胴体中脂肪含量较少,母牛较多,阉牛居中。
3.3饲养管理水平
饲养水平是改善牛肉品质,提高牛肉产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和营养水平条件下,不但可提前出栏,肉质和生产效益均会得到提高。
3.4杂交
在肉牛生产中,常利用品种间杂交的繁育手段,来提高肉牛的生长发育和繁育性能,通过杂交可提高牛的产肉生产力,牛的生长速度加快,肉的品质得到改善,促进了肉牛生产效益的提高。
原文:养牛 > 养牛养殖技术:肉牛生产力的指标测定与影响因素分析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niujishu/201024807.html
[养牛养殖技术]该病是由于采食大量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的饲草,饲料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发病时可视粘膜发绀,呼吸困难等急性贫血性缺氧症,牛最易发。 1、病因。大量使用家畜粪尿,硝酸铵和除草剂,以...
[养牛养殖技术]改良牛具有体型大、增重快、产肉率高等特点。但尽管改良牛有生长和发育快的遗传性,若饲养条件跟不上,获得的遣传性也不可能成为显性,甚至没有本地牛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致使...
[养牛养殖技术]预防牲畜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环境卫生。经常清扫消毒,及时消灭病原体及蚊、蝇、鼠等传播媒介;2、不引人传染源。从外地购人牲畜时,应在当地兽医站的指导...
[养牛养殖技术]1、要确保饲草饲料的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牛的肥育期间,尤其是强度肥育或快速催肥。若突然变换,必然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活动,导致降低发酵度和饲...
[养牛养殖技术]牛肺疫: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喂料过早或过晚,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都不利。实践证明,犊牛3周龄开始喂给草料最为适宜。 犊牛在3周龄以内,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备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没有微生物...
[养牛养殖技术]食管阻塞是由于吃了过大的块根料,如甘薯,大头菜、甜菜、萝卜、白菜根及有些粗硬的干草等,这些大块食物阻塞在食管内不能进又不能出,即引起了食管阻塞。症状发病前一切正常。饲喂...
[养牛养殖技术](1)舍饲肉牛一般每天饲喂两次,这样便于安排和管理,但是研究表明增加饲喂次数,延长采食时间,可使肉牛酮体脂肪厚度,通体重量提高,降低酮体的瘦肉含量。(2)肉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数量的酶类...
[养牛养殖技术]一、建立消毒制度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入场。肉牛场门、各区入口处消毒池内要保持有高浓度消毒液,并要时常更换。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衣、帽、鞋,经紫外线消毒15分钟后才能入...
[养牛养殖技术]犊牛坏死性喉炎俗称犊牛白喉。它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恶性型坏死杆菌病。临床以口腔黏膜、齿龈硬肿、坏死和溃疡及肺炎为特征。 一、临床症状犊牛白喉多发生在1~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