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山牦牛
主要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高山深谷地区的高山草场,以嘉黎县产的牦牛最为优良。西藏自治区东部、南部山原地区,海拔4000m以上的高寒湿润草场上均有分布。据1981年统计,总数有250余万头,占全自治区牦牛总数
(一)产地与分布
主要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高山深谷地区的高山草场,以嘉黎县产的牦牛最为优良。西藏自治区东部、南部山原地区,海拔4000m以上的高寒湿润草场上均有分布。据1981年统计,总数有250余万头,占全自治区牦牛总数的70%。
(二)品种形成
经林芝和昌都地区出土文物考证,早在4600年前,藏族的先民古羌人,已在藏北羌塘地区将野牦牛驯养为家牦牛。1900年前羌人从中原向西南迁徙,牦牛再次引入西藏,进入藏东、藏南适宜它生存和繁衍的高寒山区。据敦煌古藏文史料记载,远在六世纪后半期,藏南河谷地区及日喀则东部,由于种植业对耕畜的要求,已进行牦牛与黄牛的杂交,并提倡贮草过冬。
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高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自北向南流贯,山间河谷地带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有种植业,可产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业生产需用畜力,也可给牲畜提供农副产品作饲料。4000m以上高山寒冷湿润,全年基本无夏,广阔的高山草甸、灌丛草场,植物覆盖度大,可食牧草产量较高,草质较好;部分地区还保存有宽广的高原面貌,拥有良好的天然草场。这些都给高山牦牛提供了适宜生存和有充足饲草的自然生态条件,促进了高山牦牛的发展。
中心产区之一的嘉黎县牧民,十分注意本地选母、异地选公,以及犊牦牛培育等选育措施,加速了高山牦牛生产性能的提高,使嘉黎县的牦牛成为西藏高山牦牛的一个优良类群。
(三)体型外貌
西藏高山牦牛(公)
1.外貌特征
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绝大多数有角,角形向外折向上、开张,角间距大,母牦牛角较细。公、母均无肉垂。前胸开阔,胸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较窄、倾斜。尾根低,尾短。四肢强健有力,蹄小而圆,蹄叉紧,蹄质坚实,肢势端正。前胸、臂部、胸腹体侧着生长毛及地,尾毛丛生帚状。公牦牛鬐甲高而丰满,略显肩峰,雄性特征明显,颈厚粗短;母牦牛头、颈较清秀。
西藏高山牦牛毛色较杂,以全身黑毛为多,约60%左右,面部白、头白、躯体黑毛者次之,约30%左右,其他灰、青、褐、全白等毛色占10%左右。
西藏高山牦牛(母)
2.体尺与体重
据1982年西藏那曲地区畜牧研究所、嘉黎县种畜场和兽医防疫站以及其他单位等联合调查结果,西藏高山牦牛的成年体尺:8头公牦牛的体高为130.0 cm,体长154.2 cm,胸围197.4 cm,管围22.4 cm; 197头母牦牛相应为:107.0,132.8,161.6,16.1 cm;体重,公的为420.6 kg,母的为242.8 kg。
3.体态结构
按调查资料,所得的各项体尺指数如表1。
表1 体尺指数(%)
(四)生长发育
按以上同一调叠资料,西藏高山牦牛的初生重,公犊牦牛平均为13.7 kg,母犊牦牛平均为12.8 k,-。犊牦牛生后一个月不挤母乳,公、母犊牦牛的平均日增重为253g和203g。
表2 体尺与体重
(单位:cm、kg)
12月龄公牦牛平均体重90.4 kg,平均日增重210g;12月龄母牦牛平均体重77.4 kg,平均日增重177g。母牦牛5岁以后生长基本稳定,公牦牛为7岁。
17月龄以后各年龄组的体尺与体重如表2。
(五)生产性能
1.泌乳性能
据窦跃宗等人1983年报道,母牦牛产后第二个月开始挤乳。产乳高峰期为每年的七八两月牧草茂盛期,以第二胎的产乳量最高。嘉黎县测定八九两月各胎次母牦牛的日产乳量 为1.03 kg。酥油率因季节不同而异,并随产乳量下降而递增。在嘉黎县测定,八、九、十、十一月的酥油率,分别为:5.82%,6.61%,6.83%和7.49%。
2.产肉性能
经草地放牧不补饲[/],11月上旬在嘉黎测定的成年阉牛2头,达中等膘情,平均体重379.1 kg,平均胴体重208.5 kg,屠宰率55%,净肉率46.8%,限肌面积50.6 cm2。
3.役用性能
经调教的阉牦牛,性温驯,驮力强,耐劳,供长途驮载货物运输。一般驮重为其体重的1/4,即100~120 kg,边走边放牧采食,日行5h、15 km,可连续驮运数月,往返行程一二千km。个别体大者,可驮载200 km,连续行走一星期。
河谷地带用于耕地,一天耕作3~4 h,可耕茬地2~3亩。
4.产毛性能
西藏高山牦牛每年六七月份剪毛一次(带犊和孕后期母牦牛,只抓绒不剪毛)。公、母、阉 牦牛的产毛量分别为:1.76、0.45和1.70 kg。以尾毛最长,长51~63.5 cm,裙毛居中,长20~43 cm,鬐甲、肩部毛较短,为10~30 cm。毛和绒的比例为1:1~20
(六)繁殖性能
西藏高山牦牛晚熟,绝大部分母牦牛在3.5岁初配,4.5岁初产。早配的所产犊牛孱弱,很难成活。公牦牛3.5岁初配,以4.5~6.5岁的配种效率最高。
母牦牛季节性发情明显,7~10月份为发情季节,7月底至9月初为旺季。发情周期平均为17.8(7~29.5)d,发情持续时间为16~56h,平均为32.2 h。母牦牛发情受配时间以早晚为多,牦牛本交群配的受胎率可达96.3%,产犊率为92.6%,犊牦牛成活率为95.1%;据对2358头适龄繁殖母牦牛的统计,母牦牛两年一产,繁殖成活率为48.2%。
(七)评价与展望
西藏高山牦牛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是当地人民(主要是藏族)生产、生活所不可缺的重要畜种。其分布地区海拔高,空气含氧量少,日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其他家畜难以生存和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它均能适应。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牦牛饲牧业,要改良草场,建立和培植人工割草地,改进饲牧管理;建立牦牛繁育场,有组织地开展群众性的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此外,在海拔较低、饲草条件较好而有繁殖牦牛与黄 牛的种间杂种——犏牛的河谷地带,可推行良种公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术,对牦牛进行种间 杂交改良,增加乳、肉等产品量及其商品率。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niujishu/201010221.html
[养牛牛的品种]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延黄牛是以利木赞牛为父本、延边黄牛为母本,经杂交合成、横交固定和群体继代选育而成。该品种含延边黄牛基因为75%,含利木赞牛基因为25%。特点是体躯丰满、...
[养牛牛的品种]雷琼黄牛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肉牛良种,主产于雷州半岛的徐闻、雷州、遂溪及海南省的琼山县。雷琼黃牛肉,为了保证新鲜,是当天宰杀现切,直接从郊外运送而来,牛肉都是没有经过冷冻,肉质才会格外鲜嫩。 ...
[养牛牛的品种]渤海黑牛原称“抓地虎牛”,是独特的地方优良品种,它是经过长期选种、选配,逐渐培育而成的优良中型役肉兼用品种牛,其耐粗饲,抗病力、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渤海黑牛性情温顺,易调教,易育肥,是我国罕见的...
[养牛牛的品种]中国水牛原为中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役畜,绝大多数分布于东南和西南两区,以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最多,占全国水牛总数的97.7%。中国水牛均属于沼泽型,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向后方弯...
[养牛牛的品种]牛善良温顺、吃苦耐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中国人与牛有深厚的感情。早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牛来耕地,用牛驾车则更早。中国的现代的牛品种主要有黄牛、水牛、牦牛、犏牛这几种。下面具体来...
[养牛牛的品种]福建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宜牧草地面积200万公顷。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常青,产草量高,非常适宜福建黑白花奶牛的生长。福建黑白花奶牛是福建奶牛良种,福州饲养黑白花奶牛已有百年历史,是该品种奶牛的起...
[养牛牛的品种]雷琼牛是中国最南端的瘤牛品种,为广东省雷州半岛所产的徐闻黄牛(也称雷州黄牛),与海南省所产的海南黄牛的合称。公牛角长,略弯曲或直立稍向外弯曲,母牛角短或无角。垂皮发达,肩峰隆起。四[2] 肢结实,蹄...
[养牛牛的品种]云岭牛是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家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个肉牛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三元杂交方式培育成的肉用牛品种,第一个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肉牛新品种。云岭牛具有适应...
[养牛牛的品种]南阳黄牛是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躯高大,力强持久,肉质细,香味浓,大理石花纹明显,皮质优良。南阳黄牛毛色分黄、红、草白三种,黄色为主,而且役用性能、肉用性能及适应性能俱佳。下面我...
[养牛牛的品种][农广天地]利木赞牛介绍:品种来源、品种特点、外貌特征、生产性能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农广天地]利木赞牛(201501231)本片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利木赞牛的品种来源、品种特点、外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