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 >>
 
位置:农村致富经 >> 养鸡 >> 养鸡鸡病防冶 >> 浏览文章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症状、预防冶疗方法

2011年04月23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内容摘要: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一种脂类代谢紊乱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细胞中沉积大量脂肪,表现为脂肪肝,有时肝脏出血。病鸡营养状况良好,产蛋减少,因为肝脏功能障碍或肝脏破裂出血突然死亡。本病主要发生于笼养蛋鸡,特别是产蛋率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一种脂类代谢紊乱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细胞中沉积大量脂肪,表现为脂肪肝,有时肝脏出血。病鸡营养状况良好,产蛋减少,因为肝脏功能障碍或肝脏破裂出血突然死亡。本病主要发生于笼养蛋鸡,特别是产蛋率高或正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发病较严重。本病发病率通常为2%~5%,死亡率2%~3%左右,但个别鸡群死亡率高达15%~20%,产蛋下降30%~50%。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 临床症状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通常发生于产蛋高峰的鸡群,病鸡群营养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直到产蛋下降时才发现。产蛋率通常在短时间内由原来的 85%~95%急剧下降到30%~50%。病鸡喜卧,腹部膨大柔软而下垂,沉积大量的脂肪。鸡冠、肉髯颜色变淡,严重的呈黄白色,鸡冠顶端发绀。严重的嗜睡,精神沉郁。

1.2 病理变化

从临床症状出现到死亡一般3~5天,病鸡在拥挤、驱赶、受惊、捕捉等剧烈运动时可以突然死亡。病鸡肥胖,皮下、腹腔和肠系膜沉积大量脂肪。大多数病鸡死前在输卵管末端有一个成形的鸡蛋。病鸡肝脏肿大,边缘钝圆,体积达正常的2~4倍,颜色呈淡黄色、土黄色,极易碎。在肝脏有一处或多处出血,切面外翻,在肝脏实质中有大量的细丝状出血,有些延伸到肝脏表面,肝脏周围有出血凝块。有些病鸡心肌变性呈黄色。病理切片镜检:肝脏呈严重的脂肪变性,肝细胞紊乱,肿大,细胞内有大量的脂肪颗粒。心肌变性呈黄色,有时肾脏变黄,脾脏、肠道等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1.3 病鸡血液检查

血清胆固醇明显升高达15.65~29.69毫摩尔/升,正常值为2.9~8.17毫摩尔/升。血钙升高可达6.99~18.46毫摩尔/升,正常值为3.74~6.49毫摩尔/升。血浆中雌激素明显升高平均1019微克/毫升,正常为305微克/毫升。病鸡血液中肾上腺皮质固醇含量均比正常鸡高(达到5.71~7.05毫克/100毫升),血清中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大大降低。肝脏糖原和生物素含量降低。

2 病因

肝脏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对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转运等过程都有重要的作用。影响肝内脂肪含量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增加肝内脂肪的因素和降低肝内脂肪的因素两大类。包括:(1)随血液进入肝内的脂肪;(2)营养过剩而在肝内由糖或蛋白质异生产生的脂肪;(3)脂肪在肝细胞内被氧化;(4)肝内脂肪与脂蛋白结合而运出肝脏。肝内脂肪的堆积与否最终就取决于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平衡,任何一个方面异常都会导致脂肪在肝内的蓄积,最终产生脂肪肝。正因为如此,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确切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只是通过大量的临诊实践和试验研究总结了一些生产中可能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2.1 遗传因素

长期以高产蛋量作为育种目标可能是引起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重要原因。高产蛋率对鸡来说是一种较强的应激因素,很容易受某些亚临床疾病的激发而引起发病。在产蛋高峰其雌激素代谢加强,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容易引起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2.2 营养因子

2.2.1 能量过剩

营养过剩主要是指饲料中的能量过剩,在目前一般的饲养水平中,由蛋白质的营养过剩而导致肝内脂类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由能量水平过高导致鸡只过肥的情况却时有发生,这也是目前认为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当饲料中能量高而蛋白低时,过多的能量就会在蛋鸡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特别是在肝肌。这些脂肪如果不能及时运出肝脏,就会在肝细胞内沉积,从而产生脂肪肝。笼养蛋鸡饲喂高能量的口粮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出现能量正平衡,过剩的能量会转变为脂肪蓄积在体内。饲料中的脂肪高而亲脂肪的因子如蛋氨酸,维生素如生物素、尼克酸、钻胺素、维生素E、维生素C过低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脂肪在肝脏中蓄积,引发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2.2.2 能量和蛋白比

何维明(1992)试验结果证明蛋白和能量的比值大的鸡群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蛋白和能量比低的鸡群,而且蛋白和能量比值过低的鸡群也会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资料介绍能量在12.3兆焦/千克左右,蛋白和能量比值为61的日粮,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发病率最低。能量在11.1兆焦/千克,蛋白和能量比值为66.5的日粮,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而且能够保持较高的产蛋性能。

肝脏中的脂肪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才能运出肝脏,低蛋白的日粮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与脂肪结合造成脂肪运输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蓄积。另一方面低蛋白日粮使鸡群产蛋减少,过多的能量转变为脂肪蓄积在体内。高蛋白低能量的日粮也能造成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因为日粮中蛋白和能量比值过大,能量相应偏小,部分氨基酸脱去酰胺基生成葡萄糖作为能量。而脱去的酰胺基在肝脏中转变为尿素,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诱发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2.2.3 低钙日粮会引发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低钙日粮会造成鸡群产蛋减少,过量的能量会转变为脂肪蓄积于肝脏,另一方面代谢旺盛的鸡群采食超过正常量才能保证钙的需要,造成能量和蛋白摄入过高。在实际生产中给未开产的鸡群补钙推迟,就会造成脂肪过早蓄积,造成鸡群产蛋高峰较低。一般在16周龄到鸡群5%产蛋这一段时间饲喂含钙2%~5%的日粮以满足钙的需要。

2.2.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鸡体内脂类物质转运机制失常或抗脂肪肝物质缺乏能促进脂类在肝脏蓄积。抗脂肪肝物质如胆碱、蛋氨酸等作为磷脂的一部分可以促进脂肪转运,因为磷脂酰胆碱是合成脂蛋白必须的原料。而合成磷脂必须有脂肪酸和胆碱。维生素C、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锌、硒、铜、锰等微量元素会影响自由基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这些物质缺乏会引起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另一方面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鸡会过量采食以满足体内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要,这样就会摄人过多的能量造成能量过剩,脂肪蓄积在体内。

2.3 应激因素

营养、管理、疾病和接种疫苗等因素会引起应激反应,可以诱发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据卞汝霖报道扬州某鸡场给伊莎褐蛋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后部分鸡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产蛋率下降10%左右,应激会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促进糖生成,加速脂肪生成,鸡生长速度减慢而脂肪生成增加。

2.4 饲养环境

笼养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地面平养的蛋鸡,因为笼养蛋鸡的活动量较小,消耗能量较少,过剩的能量可转化成脂肪蓄积在体内。笼养蛋鸡容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温度过高的鸡群容易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2.5霉菌及其毒素

霉菌及其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易使肝脏受损而引发肝功能障碍和脂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肝脏代谢障碍和脂肪沉积,引起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蛋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在2~15毫克/千克时会引起蛋鸡产蛋下降,蛋重减轻,鸡肝脏肿大、易碎,颜色变为淡黄色。

2.6 激素影响

有报道,蛋鸡的产蛋潜力大会使鸡只在生理上对脂肪肝综合征更加敏感。因为产蛋高低与雌激素的活性高低有密切关系,而雌激素对肝中脂肪的合成与沉积又有促进作用。陈卿奎等通过实验复制脂肪肝综合征的蛋鸡的研究表明:患脂肪肝综合征的蛋鸡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明显升高,且与血脂和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这就提示产蛋性能较高的蛋鸡血液中所含较高的雌激素的水平可能是导致其患脂肪肝综合征的根本原因。

3 预防治疗措施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由长期的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蛋鸡一旦患上该病,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与调整才可缓解,这样往往给蛋禽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发病时辅以药物治疗。常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严格育成期和产蛋期的限制饲喂

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保证蛋鸡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鸡只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从而影响鸡只日后的产蛋性能,同时增加鸡只患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可能性。因此,对体重达到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标准体重的育成鸡,采取限制饲喂是非常必要的。国外有报道认为,蛋鸡在8周龄时应严格控制体重,不可过肥,否则超过8周龄后控制难度将增加。

严格控制产蛋鸡的营养水平,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处于生产期的蛋鸡,代谢活动非常旺盛。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和维持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义要避免营养的不平衡(如高能低蛋白)和缺乏(如饲料中蛋氨酸、胆碱、维生素E等的不足),一定要做到营养合理与全面。

3.2 对已经发病的鸡群可以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每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1000克,亚硒酸钠维生素E200克,维生素B12,200毫克,肌醇900克。连续饲喂一个月以上,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3.3 限制饲料中代谢能的摄入量,如在饲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亚油酸的脂肪而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可以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麦麸代替部分玉米,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饲料中代谢能和蛋白质的比值(ME/P)因温度和产蛋率的不同而调整。环境温度高的时候ME/P降低10%,环境温度低的时候ME/P增加10%,及时调整日粮配方,以适应环境变化下鸡群的需要。在产蛋率大于80%时,日粮中能量和蛋白比值为60,产蛋率65%~80%时//致富经www.nczfj.com //,日粮中能量和蛋白比值为54,产蛋率小于65%时,日粮中能量和蛋白比值为51。对体重超标的鸡群可以适当限饲,产蛋高蜂前期限饲量要小,产蛋高峰后期限饲量要大。蛋鸡在120日龄后开始限饲,一般限饲8%~12%。

3.4添加营养调节剂,在基础日粮中单独或相互添加甜菜碱,L-肉碱,酵母铬,有机锰等营养调节剂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脂肪代谢,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

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在调控鸡脂肪代谢,防治脂肪肝综合征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山楂,神曲,丹参,首乌,蒲黄,玉竹,枳壳等配伍可以较好的调节脂肪的代谢,减少鸡体内的脂肪沉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3.5改善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防止饲料和垫料发霉。夏季注意防暑降温,保持饮水充足,清洁卫生,将患病鸡从鸡群内挑出在地面上散养。减少各类应激反应,减少该病的发生。

原文:养鸡 > 养鸡鸡病防冶: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症状、预防冶疗方法

网址:https://www.nczfj.com/yangjijishu/20103728.html

 
上一篇:笼养蛋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鸡痘的症状和冶疗方法
扩展阅读:

[养鸡鸡病防冶]在鸡育雏前期,一些养殖户常常挑出一些弱鸡,表现症状为个体弱小、呆立、不爱活动、脐带愈合不良等。3日龄以后,笼内个别鸡只会出现糊肛症状。部分养殖户发现后会慌乱,以为雏鸡质...

[养鸡鸡病防冶]目前,不少养殖朋友反馈,饲养的肉鸡、817肉杂鸡到了中后期容易发生软脖子,黄绿粪,有的甚至出现瘫鸡、肠道有红斑点,肝脏发暗、容易破碎的现象,问该怎么治疗和防治最好? 对于中后期肉...

[养鸡鸡病防冶]鸡采食量上不去怎么办? 一、合理改善饲养方式 1.温度因素 适宜产蛋鸡的温度为18-23度,当夏季温度过高时,热应激导致鸡群采食量大幅度下降,温度越高,鸡群的采食量下降幅度越大,采...

[养鸡鸡病防冶]高致病性禽流感是鸡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称为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病毒型的传染综合征,因其传播源广泛、高发性和高传染性,一旦发生,常给养禽场造成严重危害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鸡鸡病防冶]我国是养殖大国,养鸡业的发展更是发展迅速。近些年使用中草药喂鸡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大家发现使用中草药喂鸡,不仅可以促进养鸡场鸡群的正常生长,还能有效预防鸡病的发生,保障养鸡效益的顺利实现,下面具...

[养鸡鸡病防冶]所谓放养肉鸡,是指雏鸡脱温之后,在舍内培育1~2 月,待鸡只体重在0.5~1.0 千克后,将其在田间、果园、草地、山地中进行放养育肥的一种饲养方式。放养肉鸡可以节约饲料,提高肉鸡风味,能大大提高养鸡的经济...

[养鸡鸡病防冶]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该病主要危害15~50日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成年鸡虽然很少发病,但多为病原携带者。鸡球虫病原携带者的增重和产蛋能力均会降低,给...

[养鸡鸡病防冶]收稿日期:2016-03-10作者简介:王树文(1964-),男,黑龙江德都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家畜的疾病治疗和疫病预防。王树文(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黑河 16143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临床...

[养鸡鸡病防冶]杜志刚(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肇东151100)摘要:蛋鸡绦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是由于其肠道内寄生有绦虫而引发,导致其出现产蛋率降低,排出稀薄粪便,容易产出畸形蛋,蛋重量较轻,蛋壳颜色发白等症状...

[养鸡鸡病防冶] 1、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点国内有很多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报道,全国各地都有流行,但对于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比南方严重,冬季寒冷干燥,鸡舍温度低而密闭,通风换气不良,更易发病。本病病原是败...

整站推荐:
致富要有的“三只眼”
眼光,是人们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对事件发展前景的预测。一个人的眼光如何,往往决定着事业的...
未来农村什么人最赚钱?在农村只有这5种人将最赚钱!
种植养殖都是赚辛苦钱,干什么赚钱,种玉米、种水稻、种蔬菜、种果树、搞养殖?都不是。什...
未来十年,有机农业原来有这么多赚钱机会!
2017年7月,中央深改小组第37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养猪不赚钱?换个品种,年赚百万
近些年猪肉价格持续起伏变换,养殖户常常的苦不堪言,许多养殖户不得不另觅出路。下面具体...
在农村做这十个项目,又有补贴又能赚钱
近几年农村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国家更是积极扶持农业政策,支持农业向资源节约、高效生态转...
这10种最实在的赚钱办法教给你,农民要看看
赚钱是我们每个人的想要的,这10种最实在的赚钱办法教给你,农民要看看! 1、田园欢乐谷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