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蜈蚣产卵的孵化过程
另一种说法是,雌体产卵前1周左右开始筑巢,
雌蜈蚣在产卵前有筑巢行为。关于筑巢的行为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雌体在产卵前以头板、口器以及前面的几对步足把实验缸底的土层做成1厘米深的浅凹,排卵时雌体将头置于凹内;
另一种说法是,雌体产卵前1周左右开始筑巢,筑巢是在潮湿、松软的土层内进行的。雌体先用颚肢、口器和步足将土扒松,边扒边转,并用颚肢和步足钳住土团向外推移,逐渐形成一空窝。其巢为圆形或椭圆形,深4~5厘米,直径5~6厘米。在接近产卵时,雌体将巢口周围封闭,自己伏于窝中,用土团从巢里面将巢封闭。
雌蜈蚣母体产卵完毕,把卵子集成一团,怀抱在身体前部的腹与步足之间,完全悬空,不和泥土接触。卵子抱在母体步足间不时地进行翻动,同时还用口舔舐卵面,并清除异物。这时,如果把卵团与母体分离,把其移放在消毒器皿中,卵子受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受压变扁,虽然经消毒灭菌,不出5天就会发生霉变。蜈蚣抱卵孵化20天左右,幼小蜈蚣就蜕去卵膜和胎皮孵出。
孵出的蜈蚣幼体呈乳白色,如蛆虫状,两端尖细,中部粗壮浑圆。孵出后母体仍紧紧地把其抱在足间,这时的幼体也很少活动。经25~30天以后,幼体进行第二次蜕皮,其体形与成体相似,体色仍为乳白色,身体中段稍微肥胖。再经过35~40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其形态与成体完全相同,体色为灰黄色,活动力增强,不再紧紧抱成团,而是松散地集中在母体腹面。这时幼体就可以与母体分离,营独立生活了。
母体由于产卵后又经过长期抱卵,体力消耗极大,有相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在孵化结束后身体虚弱而死亡。但大部分都可以活过来。
网址:https://www.nczfj.com/wugong/2010775.html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为节肢动物,又称百足虫,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泛,尤喜捕食各种昆虫,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适宜人工饲养,经济效益显著。蜈蚣一般...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的干燥全体可以做药材,但首先要经过初加工方能作为商品上市。而蜈蚣初加工技术性强,加工得好商品价值就高,加工得不好就要降低商品价值,所以蜈蚣初加工是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之一,必须认真对待。 ...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饲养与其他动物饲养一样,既要保证它的营养需要,又要节约成本。因此,必须想办法开发饲料,在搞好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饲养成本。 蜈蚣食性广,动植物都可以作它的饲料利用。动物性饲料除饲养饲...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是以昆虫、蚯蚓等小动物为主要饲料的节肢动物。饲料开发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诱捕野生昆虫,二是人工饲养饲料虫,三是配合饲料。 (一)诱捕昆虫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投资小、效果好。捕来的昆虫...
[蜈蚣养殖技术] 编者按:近年来,由于对药用蜈蚣的不断开发与利用,致使我国野生蜈蚣的资源不断减少,货源紧缺,价格上涨,不少地区的养殖户开始尝试人工养殖。蜈蚣是冷血动物,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0~36℃,在温度低于10℃时便...
[蜈蚣养殖技术] 在庭院或村外选择地势较高、比较平坦的地方修建半地下式小型饲养池即生态饲养池池宽不超过2米,长可以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但要束每2-2.5米做一个单元。地下部分深度l米,前墙高50厘米.在离地面20厘米高...
[蜈蚣养殖技术] 在饲养场所修建好后,经过消毒、防逃等处理后,饲料虫也已经准备齐,这时才开始投放种蜈蚣,投种是饲养场正式投入运营的标志。应把好投种的第一关。 种蜈蚣的取得种蜈蚣的取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捕捉野...
[蜈蚣养殖技术] 种蜈蚣的投放,包括投种时间、投种密度和投种方法等。 (1)投放种蜈蚣的时间 投放种蜈蚣的时间春季不能过早,秋季不能过迟。因为春季蜈蚣刚从冬季冬眠状态复苏,冬眠时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恢复活...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在自然温度下,1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到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到东北、西...
[蜈蚣养殖技术] (1)蜈蚣的特殊管理 蜈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土, 且吃少量的土可以补充体内需要的一些元素,调节生理代谢,这是饲料不可代替的。因此,饲养池中千万不能缺少土。不管大的饲养池或小的饲养盆,底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