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的疾病防治方法
1.绿霉病
(1)发病原因
多为饲料发霉变质,或饮用了不洁净的饮水,或
蜈蚣人工饲养历史较短,在人工饲养情况下,有些疾病还没有表现出来,有些疾病已经发现了还没有根治的有效措施。现将目前已掌握的几种疾病介绍如下。
1.绿霉病
(1)发病原因
多为饲料发霉变质,或饮用了不洁净的饮水,或饲养池湿度较大,或健康的蜈蚣吃食绿霉病致死的蜈蚣等,都能引起绿霉病的发生。
(2)症状
早期患病蜈蚣头部、腹部、关节处,表现出黑绿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和浸润,继而食欲减退,活动失调、爬行缓慢,全身肿胀,不久将出现灰绿色孢子而死在瓦片上。解剖后轻挤虫体,有绿色菌丝状物出现。本病病程较短,传染面广,死亡率高,是蜈蚣的主要疾病。
(3)防治方法
1)预防
保持饲料的清洁卫生和新鲜。经常刷洗饲料槽和饮水槽(盘),掌握室内相对湿度和饲养土的湿度,即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消除病因
如果发现饲养池中有病死的蜈蚣,应立即将患病个体清理出来,置于干燥处饲养让其自愈或淘汰。把饲养池内的饲养土和瓦片清出,放在太阳光下暴晒,池内用3%福尔马林或3%来苏儿喷洒消毒,待其池内干燥、药味散尽后,方能再放入蜈蚣饲养。同时把食槽、水槽(水盘)也进行刷洗消毒。
3)药物治疗
捡出的病蜈蚣隔离出来单独饲养后,在其身上喷洒1:3000的硫酸铜溶液。药物治疗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拌入400克的饲料中连续饲喂直到痊愈。
2.铁丝虫病
铁丝虫寄生在蜈蚣体内,曾发现其成体从蜈蚣肛门排出,使蜈蚣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瘦弱。据解剖分析,大多因饲喂大青蝗等昆虫所致。只要注意饲料种类的选择与搭配,铁丝虫的感染可以防止或减少。
3.消化道疾病
(1)发病原因
由于湿度偏高,饲料腐烂变质,造成消化道病变引起消化不良。本病多发生在秋后阴雨连绵、低温的一段时期。
(2)症状
发病蜈蚣早期呈紫红色,行动缓慢,毒钩全张,不食不饮,身体瘦弱。一般在发病5~7天后死在瓦片下面。解剖后发现蜈蚣腹内有少量淡黄色粉状物,是蜈蚣主要疾病之一。
(3)防治方法
在秋后阴雨、低温季节,应在池内加灯泡,一方面增加温度,另一方面降低湿度。具体做法是在饲养池内,10米2的面积设4个15瓦的灯泡。或在晴天的中午晒池。同时保持饲料新鲜和清洁的饮水。湿度降低80%左右,可以防止本病发生。一旦发现本病,除及时调节温度、湿度外,还要采取如下措施:
1)清除病原
采取清池的办法,把饲养池中蜈蚣的尸体捡出,对病蜈蚣隔离治疗。病情严重时,把饲养池中的瓦片彻底清理出来,用3%的福尔马林或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瓦片,晒后重新放入饲养池。
2)药物治疗
用磺胺嘧啶0.5克,饲料300克;酵母片0.6克、土霉素0.4克,饲料200克;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分别拌匀,交叉使用,今天喂这个配方,明天喂那个配方直到病愈。
4.脱壳病
(1)发病原因
由于蜈蚣栖息环境过于潮湿,空气湿度亦大,加之蜈蚣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矿物质饲料缺乏,造成蜈蚣体质弱,使脱壳时问延长,真菌在体内寄生,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症状
蜈蚣患病初期表现极度不安,来回爬动,或几条蜈蚣咬集在一起。后期活动无力,表现呆滞,不食不饮,死在饲养池四周。//致富经www.nczfj.com //
(3)防治方法
1)隔离措施清除病死的尸体,隔离有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转移健康个体,对原来的饲养池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拌在400克的饲料中,连喂10天病可治愈。
5.蜈蚣虱螨病
虱是小螨虫,螨就是大螨虫。
(1)发病原因
主要是饲养室、饲养池空气不流通,闷湿、臭味难除,地面和墙壁不卫生所致;有的螨虫是随蜈蚣的食物带人,即主要是虱螨寄生在蜈蚣饲料虫身上,随饲料虫带人饲养池。
(2)症状
患虱螨病的蜈蚣,节与节之间的缝隙中寄生着大量虱螨,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虱螨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吸收蜈蚣身体的营养,使蜈蚣体质消耗较大,逐渐消瘦,体质衰弱、食量减少,活动量逐渐减小。节与节之间的缝隙里有黄色粉状物存在。引起蜈蚣身体不舒适,逐渐衰弱而死亡。
(3)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饲养房要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干燥(相对)。一旦发现有虱螨发生,首先要把患病的个体捡出,使患体和健康的个体分开饲养,并对患体用消毒液清洗消毒,如用50毫克/千克水的戊酸氰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向患体身上喷洒效果很明显。
2)药物治疗
虱螨发生后,把患病蜈蚣挑出,用小型喷雾器盛装杀虫脒溶液,喷洒患体表面。每3天喷1次。药液配制为25%的杀虫脒3毫升,用酒精1毫升,再加水96毫升。
对大群的治疗,首先应换房换土。对原来的饲养池应进行消毒,消除留在地面的寄生虫虫体。对大群用25毫克/千克的杀虫脒喷洒。
网址:https://www.nczfj.com/wugong/20103763.html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为节肢动物,又称百足虫,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泛,尤喜捕食各种昆虫,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适宜人工饲养,经济效益显著。蜈蚣一般...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的干燥全体可以做药材,但首先要经过初加工方能作为商品上市。而蜈蚣初加工技术性强,加工得好商品价值就高,加工得不好就要降低商品价值,所以蜈蚣初加工是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之一,必须认真对待。 ...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饲养与其他动物饲养一样,既要保证它的营养需要,又要节约成本。因此,必须想办法开发饲料,在搞好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饲养成本。 蜈蚣食性广,动植物都可以作它的饲料利用。动物性饲料除饲养饲...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是以昆虫、蚯蚓等小动物为主要饲料的节肢动物。饲料开发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诱捕野生昆虫,二是人工饲养饲料虫,三是配合饲料。 (一)诱捕昆虫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投资小、效果好。捕来的昆虫...
[蜈蚣养殖技术] 编者按:近年来,由于对药用蜈蚣的不断开发与利用,致使我国野生蜈蚣的资源不断减少,货源紧缺,价格上涨,不少地区的养殖户开始尝试人工养殖。蜈蚣是冷血动物,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0~36℃,在温度低于10℃时便...
[蜈蚣养殖技术] 在庭院或村外选择地势较高、比较平坦的地方修建半地下式小型饲养池即生态饲养池池宽不超过2米,长可以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但要束每2-2.5米做一个单元。地下部分深度l米,前墙高50厘米.在离地面20厘米高...
[蜈蚣养殖技术] 在饲养场所修建好后,经过消毒、防逃等处理后,饲料虫也已经准备齐,这时才开始投放种蜈蚣,投种是饲养场正式投入运营的标志。应把好投种的第一关。 种蜈蚣的取得种蜈蚣的取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捕捉野...
[蜈蚣养殖技术] 种蜈蚣的投放,包括投种时间、投种密度和投种方法等。 (1)投放种蜈蚣的时间 投放种蜈蚣的时间春季不能过早,秋季不能过迟。因为春季蜈蚣刚从冬季冬眠状态复苏,冬眠时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恢复活...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在自然温度下,1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到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到东北、西...
[蜈蚣养殖技术] (1)蜈蚣的特殊管理 蜈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土, 且吃少量的土可以补充体内需要的一些元素,调节生理代谢,这是饲料不可代替的。因此,饲养池中千万不能缺少土。不管大的饲养池或小的饲养盆,底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