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1、晚疫病症状
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茎和薯块。首先在叶尖、叶缘出现 水浸状褐色斑点,通常在叶片病斑周围形成淡黄色退绿边缘,干燥时,病斑干枯,空气湿度大时,病斑扩大迅速,可扩及叶的大半及全叶。病斑在叶柄和茎上呈黑色或褐色条斑;发病严重时,整株枯干;茎部受害,出现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天气潮湿时,表面也长出白霉,但较稀疏。带病种薯长出的病苗,茎部条斑与地下茎相连,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薯块受害,发病初形成小的褐色或稍带紫色的病斑,以后稍凹陷病斑可扩大。切开病部可见皮下薯肉呈褐色,渐向四周及内部发展。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呈干腐状;在粘重多湿的土壤里,常有杂菌从病斑部位侵入,造成薯块软腐。薯块可在田间发病后烂在地里,也会在贮藏期发病烂在窖里。
2.、晚疫病流行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薯播种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能力或出土前腐烂,少数病薯的越冬菌丝随种薯发芽而开始活动、扩展并向幼芽蔓延,形成病菌,即中心病株。出现中心病株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侵染。病菌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而危害块茎时则通过伤口、皮孔和芽眼侵入。
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其发病与品种抗性、天气条件等关系密切。由于其易产生夹板的生理小种,抗性品种连续多年种植也会成为感病品种。晚疫病要求高湿凉爽的气候条件。病菌孢子囊梗的形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孢子囊形成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湿度为最适。孢子囊落在叶片上后,叶片上必须有水膜或水滴才能萌发侵入。病菌侵入后,以20-30℃时菌丝在寄在主体内蔓延最快,潜育期最短。一般白天不超过24℃,夜间不低于10℃天气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相对湿度高,有利于晚疫病流行,反之,如干旱少雨、温度高,病害发生轻。晚疫病在多雨低温年份易流行成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坡地发病重。过分密植或株型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瘠薄缺氧或粘重土壤使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性减轻病害发生。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
3、晚疫病防治措施
晚疫病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并开始蔓延,就很难控制,因此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要遵循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脱毒种薯为基础,以种薯处理和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重点,以健身栽培为补充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将马铃薯晚疫病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3.1选用良种
马铃薯块茎是晚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带菌块茎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易形成中心病株,造成蔓延的可能。健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立无病留种基地。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单打单收。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性相对较强的品种。提倡小整薯播种。种薯切块播种时,切刀用75%酒精、0.1%高锰酸钾液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拌种可选用6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按种薯重量的0.3%加适量草木灰或石膏粉混合均匀后拌种。
3.2高垄栽培
推广高垄栽培,尤其在雨水多、墒情好的地区。可采取垄上播及平播后起垄等方式,加厚培土层,防止晚疫病源侵染薯块,降低薯块带菌率。
3.3科学种植
合理密植,现蕾期控制徒长。适时播种,合理轮作,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连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连作。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果地上部植株侵染晚疫病,应提前收割病秧并清理出地块,地块暴晒两天后选择晴天再收获,防止薯块与病菌接触。
3.4适时药剂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因此在晚疫病多发季节定期喷药保护能取到显著的防病效果。
马铃薯现蕾前或降水(阴天湿度大)时,开展中心病株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和田间大面积普查,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块销毁,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药剂进行封锁控制,每隔7-10天喷施 1次,连喷3-4次。进入现蕾期后开展大田普查,发现中心病株的田块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防治。
3.4.1施用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在出苗率达95%时,要及时喷施保护性药,即: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药量175~225克;或70%安泰生,每亩每次用药量150~200克;或75%猛杀生,每亩每次用药量125~150克;或68.75%易保,每亩每次用药量75~94克预防的效果很好。
3.4.2是及时施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当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每亩每次用25%甲霜灵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0克硫酸铜加500克生石灰加50公斤水兑成等量波尔多液喷雾,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交替使用。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因为晚疫病的孢子囊产生于马铃薯叶背,因此在晚疫病已有发生,喷施药剂时,在喷叶面的同时,对叶背及地面也要进行药剂喷施,这样才能达到全面防治和控制大面积流行的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
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病害分布
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流行年一般减产3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大量死亡,减产一半,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当时对马铃薯死亡的原因有各种推测,1842年冯·马蒂尤斯(vonMartius)首先认为是病菌引起,1857年斯皮尔许奈德(Speerschneider)证明叶上霉菌能引起块茎腐烂。1861~1863年德巴利(deBary)确定了叶上病斑和块茎腐烂都是由一种真菌引起并给鉴定了病原菌。在中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如1950年大流行年,这些地区损失30%~50%。以后的10年内又有5年是流行年。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薯
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加强栽培管理
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轮作换茬
防止连作,防止与茄科作物连作,或临近种植。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
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施行种薯消毒
①切种薯块的工具必须用75%酒精或200倍漂白粉、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10分钟。②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72%农用链霉素20—30克,与10—15克滑石粉充分搅拌,均匀拌在100公斤略干的种薯块上,不仅可防治晚疫病,还可兼治茎基腐病、早疫病、立枯丝核菌病、黑胫病、软腐病和环腐病。③可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奔路)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泡种薯10—15分钟后晾干播种。
发病初期药剂防治
可选用药剂有①80%代森锰锌(大生m—45)600—800倍液。②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③64%杀毒矾500倍液。④60%琥·乙磷铝500倍液。⑤50%甲霜铜700—800倍液。⑥50%氟啶胺(福帅得)2000—2500倍液。⑦10%氰霜唑(科佳)2000—2500倍液。以上药剂连续打2—3次,每次间隔7—10天
网址:https://www.nczfj.com/tezhongzhongzhi/201029397.html
[特养技术] 斑鸠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材,食用功效非常地好。那么斑鸠的药用价值有哪些,斑鸠怎么做才能更营养呢?斑鸠的药用价值斑鸠的肉能够耳聪明目、轻身,还能够使人腿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
[特养技术] 斑鸠,也叫斑鵻,锦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对斑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效益可观,不少人都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养殖起了斑鸠...
[特养技术] 斑鸠是一种野性比较强的生物,纵然人工饲养久了都会有一定的保留。所以斑鸠的肉质相对于很多的鸟类来说都是很鲜嫩一种。目前斑鸠养殖在很多地区都均有欢迎,人工养殖户较多。那么,斑鸠怎么养殖比...
[特养技术] 斑鸠是鸽形目斑鸠属鸟类的统称,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鸽形目,体形较家鸽为小,斑鸠口感坚实、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项目,那么,斑鸠吃什么食物?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一、斑鸠吃什...
[特养技术] 斑鸠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主要在林缘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捉斑鸠会不会犯法吧!捉斑鸠会不会犯法会犯法。斑鸠是受保...
[特养技术] 斑鸠属候鸟,几乎遍及我国各地。现在人工饲养的品种主要为山斑鸠。那么,斑鸠养殖前景如何?目前山山斑鸠养殖还没有成规模,需要掌握养殖技术但斑鸠养殖前景广阔,市场看好。斑鸠的养殖前景斑鸠养殖...
[特养技术] 斑鸠我们很多人都是只听过没见过,斑鸠体形似鸽,羽毛光滑,性情温顺,观赏价值颇高。斑鸠养殖成本低,那么斑鸠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呢?斑鸠的市场前景又如何呢?一、建立场地应选通风良好、干燥,地势较高...
[特养技术] 鹌鹑蛋是鹌鹑产的蛋,在平时我们也会吃到,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它也叫做鹑鸟蛋、鹌鹑卵等,被认为是“动物中的人参”,那么,鹌鹑蛋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一、鹌鹑蛋...
[特养技术] 鹌鹑作为一种依赖人工孵化养殖的动物,其饲料配方可不简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鹌鹑各阶段的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吧。鹌鹑的饲料有哪些鹌鹑饲料配方主要饲料有玉米、豆饼、鱼粉、麸皮、米糠等...
[特养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吃的最多的就是鹌鹑蛋,很少有人吃鹌鹑肉,那么鹌鹑肉有什么食用效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鹌鹑肉的功效及作用吧。鹌鹑肉的营养成分鹌鹑肉质鲜美,含脂肪少,食而不腻,素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