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后期常见病害及预防方法
每年立秋(7-8月)是河蟹病害爆发的高峰时节。蟹塘都伴随着大量的病害发生,导致的损失数以万计。秋季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死亡量大发病率高。同时也是河蟹生长快、最为关键的后两次蜕壳的关键时期。因此,河蟹养殖户做好这段时间的管理工作就尤为重要。病害的发生无非是环境、病原和河蟹体质三部分个都出问题才会发病。做好这三大块的管理工作直接决定后期五壳的产量和规格。那河蟹养殖后期病害主要有哪几种呢?它们又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又是如何防治此类疾病?
螃蟹养殖:抱卵蟹饲养管理
一、河蟹病害
1、颤抖病
河蟹颤抖病,又称河蟹抖抖病。对于养蟹户来说,危害非常大,病原目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研究支持病毒和螺旋体感染。
主要症状:行为上,病蟹反应迟钝,螯足握力减弱。
步足颤抖,环爪,捆爪。
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
主要爆发时间短:6-8月。
爆发的概率主要受塘中套养品种有关,一般来说套养青虾、对虾、龙虾的塘抖抖病爆发几率大。纯养河蟹爆发率很低。
同时在水环境这块呈现一定的规律:环境好的塘发病率低、环境差,水质差的塘发病率高,尤其是缺氧和水草腐烂的塘爆发几率大。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已有相关的检测发现大眼幼体携带疑似抖抖病病原)
死亡率:导致死亡概率大,死亡量大。
2、弧菌病
众所周知,弧菌病是影响河蟹养殖业最为常见、危害较重的一类疾病。也是广大养殖户都关心的一个话题。弧菌检测也在养殖实践上应用,减少发病,提高用药效果、水质有害菌控制在较低水平。
主要症状:弧菌感染在河蟹养殖上的表现主要是体色变浅,或呈现紫色,或河蟹的关节处呈现紫色,食少或不摄食,肠道内无食物;发育变态停滞不前;活力明显下降,之后腹部伸直失去。
弧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其次是通过体表创伤和鳃进入体内弧菌通过主动粘附在消化道或创伤口,破坏表皮,进入体内,导致炎症和组织的溃烂、坏死或萎缩等。
弧菌检测结果
死亡率:一般导致轻微死亡。死亡量少。
3、鳃病
鳃病分为黑鳃和烂鳃,黑鳃症状:病蟹鳃部受感染变色,病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色或黑色,病重时鳃丝全部变成黑色;烂鳃症状:病蟹鳃丝出现炎症,局部溃烂,边缘有缺痕。有鳃病的蟹行动迟缓,傍晚爬出水面匍匐不动,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轻者有逃避能力,重者几日或数小时内死亡。
发病的时间
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该病多发生在养殖后期,尤以规格大的河蟹易发生,该病危害极大。
扣蟹苗繁育过程中部分扣蟹苗也会出现黑腮,烂腮。
与养殖环境差,水浑有很大关系。
感染方式:水体有害细菌在腮部入侵。导致腮部烂掉,发黑等。
死亡率:致河蟹死亡率小。死亡量很少。
4、肠炎病
主要症状:病蟹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体色发白。解剖后发现肠道发红且无食,或有黄色粘液、无粪便,有时肝、肾、鳃也会发生病变。有时内肠道也会呈红色。
爆发时间:全年均会爆发,后期4-5壳爆发率高。
传染方式:经口传播。
死亡率:死亡率小,死亡数量少。
5、肝脏坏死
肝脏坏死的螃蟹有的肝脏外形颜色和健康螃蟹几乎一色,坚定和预防难度无形之中加大,也有逐渐病变的肝脏颜色。腿的硬度和螃蟹外形均和健康螃蟹一样。
主要发病时期:河蟹3-4壳蜕壳。
传播方式:水平传播为主。
死亡率:死亡率大,危害大,死亡量大。
二、病害的发病机理分析
一般来说,河蟹发病除了与苗种体质相关外,和它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水环境是养殖生物和病原的共同生活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害是否发生,下面主要分析各类环境与病害的关系。
1、河蟹病害与物理环境的关系
水体物理环境主要有水温、光照、水色。河蟹的最适生长温度18~30℃,温度对细菌性及病毒性传染病的暴发影响较大,水温的突然变化,河蟹容易出现感冒,造成大批量死亡。河蟹喜欢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生存,光线太强,反而不适应,同时易使蓝藻大量繁殖。甚至可以造成大量死亡。
2、河蟹病害与化学环境的关系
化学环境主要有溶解氧、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主要以溶氧作为好坏的重要标准。前期投喂过量的饲料,高温期,大量的伊乐藻开始发黄腐烂,造成底泥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再迅速升高,造成池底发臭,有机质大量耗氧,溶解氧急剧下降,各种细菌滋生快,导致病害发生。
3、河蟹病害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河蟹塘中的水生生物主要有藻类、水草、浮游动物和各类菌群。藻相不平衡,造成蓝藻大量繁殖,败坏水质,产生蓝藻毒素,同时夜间耗氧大。菌相不平衡,造成有益菌失衡,有害菌大量滋生,引发病害。水草的长势情况直接影响水体溶解氧的高低。浮游动物对藻类有影响,进而影响水的透明度,影响水草的生长,同时产生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盐。
三、防控措施
我们都知道,河蟹发病后再去治疗的难度较大,效果不明显,所以做好日常病害的防控尤为重要,尤其在病害高发期的秋季。
河蟹塘病害的预防方针:
防重于治。
急者治标,缓者治本。
标本兼治。
秋季河蟹病害防控有哪些呢?
1、河蟹生活在底部,随着养殖过程的进行,底质不断被还原,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底质耗氧量增加,各类有害细菌容易滋生,所以底改工作不容忽视,建议使用:全效底改。改底增氧的同时起到底部杀菌降低发病率。同时给水体增氧,开增氧机,或者洒增氧片等。只有把环境的关键性指标溶氧情况把握住,改善氧气情况就能对病害预防起到好的效果。
2、蟹大小,看水草,而水草的长势和水质环境密切相关,定期向水体中补充碳源,有利于伊乐藻度过高温期。经大量养殖户验证,定期使用“黄金益菌素B型”,碳源加菌群是调节水质环境的良方,坚持定期用的养殖户,蟹塘草好,溶氧就好,同时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有益菌能够有害菌的滋生,病害发生少。
3、秋季病害高发期,建议多使用生物消毒剂,不破坏水环境,笔者通过跟踪调查个别养殖户发现,用完“弧菌天敌”之后弧菌明显减少;还有定期使用“弧菌天敌”的养殖户,池塘里的弧菌明显比没用的少。同时用全效底改配合弧菌天敌使用效果更好。对底部水体有害细菌抑制效果更好
左边为使用前弧菌数量,右边为使用三天后的弧菌数量。
4、除了水质、底质,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河蟹体质了,双养理论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营养,内中营养养体质,增加河蟹抗病能力,提高抗应激的能力,以及促进生长速度。定期补充维生素、免疫多糖类,内服乳酸菌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营养的吸收,同时提高营养的转化为河蟹的组织细胞,蛋白质等等。
网址:https://www.nczfj.com/tezhongzhongzhi/157928.html
[特养技术] 斑鸠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材,食用功效非常地好。那么斑鸠的药用价值有哪些,斑鸠怎么做才能更营养呢?斑鸠的药用价值斑鸠的肉能够耳聪明目、轻身,还能够使人腿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
[特养技术] 斑鸠,也叫斑鵻,锦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对斑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效益可观,不少人都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养殖起了斑鸠...
[特养技术] 斑鸠是一种野性比较强的生物,纵然人工饲养久了都会有一定的保留。所以斑鸠的肉质相对于很多的鸟类来说都是很鲜嫩一种。目前斑鸠养殖在很多地区都均有欢迎,人工养殖户较多。那么,斑鸠怎么养殖比...
[特养技术] 斑鸠是鸽形目斑鸠属鸟类的统称,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鸽形目,体形较家鸽为小,斑鸠口感坚实、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项目,那么,斑鸠吃什么食物?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一、斑鸠吃什...
[特养技术] 斑鸠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主要在林缘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捉斑鸠会不会犯法吧!捉斑鸠会不会犯法会犯法。斑鸠是受保...
[特养技术] 斑鸠属候鸟,几乎遍及我国各地。现在人工饲养的品种主要为山斑鸠。那么,斑鸠养殖前景如何?目前山山斑鸠养殖还没有成规模,需要掌握养殖技术但斑鸠养殖前景广阔,市场看好。斑鸠的养殖前景斑鸠养殖...
[特养技术] 斑鸠我们很多人都是只听过没见过,斑鸠体形似鸽,羽毛光滑,性情温顺,观赏价值颇高。斑鸠养殖成本低,那么斑鸠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呢?斑鸠的市场前景又如何呢?一、建立场地应选通风良好、干燥,地势较高...
[特养技术] 鹌鹑蛋是鹌鹑产的蛋,在平时我们也会吃到,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它也叫做鹑鸟蛋、鹌鹑卵等,被认为是“动物中的人参”,那么,鹌鹑蛋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一、鹌鹑蛋...
[特养技术] 鹌鹑作为一种依赖人工孵化养殖的动物,其饲料配方可不简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鹌鹑各阶段的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吧。鹌鹑的饲料有哪些鹌鹑饲料配方主要饲料有玉米、豆饼、鱼粉、麸皮、米糠等...
[特养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吃的最多的就是鹌鹑蛋,很少有人吃鹌鹑肉,那么鹌鹑肉有什么食用效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鹌鹑肉的功效及作用吧。鹌鹑肉的营养成分鹌鹑肉质鲜美,含脂肪少,食而不腻,素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