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水蛭的养殖效益
把水蛭养活不难,要养出好效益不易。水蛭原本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人工养殖时,若小环境小气候不予配合,生长必将受阻。缸养、小池水水体养殖,绝对形不了效益。水蛭有自己的固有习性,在目前,驯化工作刚开始,其野生习性还无法改变。化肥农药、盐碱酸、水温、容氧及天气的聚变等,对于水蛭都很敏感,都会引起其不适和逃逸,逃不掉时,也只能免强生存,直至死亡。所以新建的水蛭养殖池就不能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砖结构水泥池,刚建好时,不能立即就投种放苗。新建水泥池,其池体的碱性物质(硅酸盐水泥、氢氧化钙等)需经过长时间(20天左右)的淡化。
新建的养殖池,不能一次性就投足种苗,只有待养殖池总体环境条件逐步趋向食物链综合平衡以后,才能逐步加大投种量,更不能机械性地认为每平方米、每立方米可投放多少多少公斤或条数。投放的总理需根据养殖池的具体条件与水蛭生长状况之间的良性平衡而定。
要会选种。对一些残伤、形态不正、杂种、病态等水蛭种苗,均应剔除。不仅如此,有时对受内外伤的水蛭一时还识别不出来,还需暂养2~3天后再鉴别。要想在投种一年之后就有好收成,还需选二龄以上的健壮水蛭作种苗。种蛭的个体越大越健壮,产卵量、孵化率和成活率越高,除非是五龄以上的老蛭,但这样的老蛭已不多见到。健壮的水蛭,个体结这有弹性有活力,用手指一触即会收缩成团,放入水中,很快就游动自如。
水蛭的食性很广,促进水蛭生长繁殖的主体是养殖池中的水生物及其食物链,如螺蚌贝及其幼体等栖软体动物、鱼虫水蚤等生物、水生菌丝体藻类以及营养丰富的腐殖质。水蛭与各水生物之间都互依共存,只要做好前期工作,再经常投以经人工充分发酵的动物粪便,加上取之不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就能获得食物链的良性循环,这样即成本低,效果好,又能优化生态环境,这比机械地规定每隔多少天换多少水等要主动、方便、科学得多。
食物链匹配得越合理,水质也越清鲜,溶氧也越充足,浮游及底栖动物等的生长也越快,水蛭的放养密度就能提高。根据我们的经验,亩水面投种苗50~100公斤,食物链完全能保持良性循环平衡。
作为对主体食物链的补充,可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建议可因地制宜,凡畜禽鱼用饲料,均可选用,可根据成本、季节和养殖池的理化性状与养殖密度之间的动态量比关系来确定投喂量。例如水温在22℃~27℃的水蛭旺食期,若水质清新,就可多投饲,时间可在水蛭晚间出动觅食之前。
养殖池投放石块、树枝等不是好办法,更不能乱投,副作用多。养殖池中的形态物质的布局要有序化布局,要兼顾各种作业的方便合理、省工、省时、省力和高效。
养殖池中的布局,除设置岸坡、岛滩和种草植树之外,还应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其优点很多,能在生态法养蛭中起到积极作用。单纯设定水深度有很多局限性。
水蛭的栖息,会因时间、日期、地区、季节及环境的不同而有别。长江中下游,4月份起,会有部分水蛭择近水边浅土层中造穴产卵,5~6月是孵化期,在这段时间,需在滩坡处给予安静的和可减轻外部对其冲击的环境条件。饱食后的水蛭,白天多以穴居为主。摄食不足时,会暂栖于水生植物间,或吸附于池壁等处,凭借其灵敏的嗅觉和听觉,会随时快速地出击猎食。
在目前,人工养水蛭应以生态养殖法为主,有条件的可用大棚温室作养殖试验和驯化试验。总体养殖池中,至少要有1/2以上的区域面积植物化。
作为一项副业,在茭白田、茨菇地、藕池甚至稻田与之间作,也是一种可取的增值方法。
水蛭的耐饥性很强,一次饱食,半月余不进食,能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维持代谢,不会饿死。同时水蛭的体细胞中的特殊基因链组织,能同时分裂出具有极强抗菌力的抗体物质和水蛭素,能有效抑制病菌的侵入,使之不受感染,因而生命力较强。 很多特征显示,水蛭的生长繁殖性状,其可塑性是很有潜力的。若能精心驯养,提纯复壮,培育出优良品种的概率很高。
相关知识:
水蛭的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这种物质有极强的抗凝血作用。水蛭在吸血时会分泌出唾液,唾液中的水蛭素进入血液可促进血液流通。研究发现,水蛭的唾液中含有近20种具有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目前科学家尚无法人工合成。水蛭在吸血时能将水蛭素等活性物质注入人体,从而达到理疗和减轻病痛的效果。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舞演员就采用水蛭消除腿脚部位的肿胀。活体水蛭和利用水蛭加工成的药品可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妇科疾病、阳痿等,利用水蛭提取物制成的美容化妆品具有消炎、抗过敏和增加皮肤营养等功效。
水蛭的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莫斯科国际医用水蛭研究中心每年饲养水蛭150万条,其中一部分出口到美国、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和其他中东国家。在美国,一条水蛭可卖到7美元。尼科诺夫对记者说,并非所有水蛭都具有医疗作用,研究中心养殖的医用水蛭是从自然界400多种水蛭中筛选出的,它们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饲养水蛭是极为细致的工作。
网址:https://www.nczfj.com/shuizhi/20104304.html
[水蛭养殖技术]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
[水蛭养殖技术]水蛭俗称蚂蝗,民间又称蚂鳖、内钻子等,为水蛭科动物,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其味咸、苦,性平,有毒,入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和提...
[水蛭养殖技术] 1.形态特点 水蛭没有可伸缩的吻,咽头固定,口腔内具有3个颚板,体内没有真正的血管系统,由血体腔系统取代。血体腔液红色,有葡萄状组织。我国池塘、稻田中分布很普遍的宽体金线蛭身体扁平,体形宽大,略呈...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对温度的要求 水蛭是变温动物,缺乏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其体温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蛭的生长发育,直接受到环境温度的制约,其交配、产卵以及休眠越冬等,均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的生活习性,完全反映出它对温度、水质、地理环境及食物的需求和适应特性,实质上是水蛭的生态学特征。水蛭的生态学特征包括栖居地,活动规律、食性等。 (一)水蛭的栖居地 栖居地是动物对生...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我国药用水蛭有3种,即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尖细金线蛭。分布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区。近年来,研究发现...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加工方法如下: 生晒法:将捕得的宽体金线蛭用线绳穿起,悬吊在阳光下直接暴晒。 水烫:将捕捉的宽体金线蛭集中放入器皿中,将开水倒入,以热水淹没金线蛭 2指—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金线蛭...
[水蛭养殖技术] 历代医家对水蛭毒副作用的认识自《本经》将水蛭收入药用之后,几千年来,对水蛭是否有毒毒副作用大还是小始终存有分歧,各家众说不一。汇集各家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 (1)“有毒”论: 最早...
[水蛭养殖技术] 自古以来,蚂蝗叮人吸血为害被世人所公认。水蛭入药治病,也为医家共识。唯对药用水蛭的毒性看法不一,长期处于争议之中。为有效地发挥水蛭的药用价值,必须对其药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吸血水蛭对人...
[水蛭养殖技术] 宽体金线蛭一般喜生活于比较温暖而又隐蔽的浅水区,要求水域环境比较安静,水生动植物比较丰富,水质清新,尤其螺蚌蚬等软体动物较多,近岸处土壤疏松、土质良好,便于水蛭摄食、栖息和产卵茧的区域,更是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