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打完的“胡萝卜保卫战”
今年春节过后,被誉为沈阳“胡萝卜第一村”的沈阳市沈北新区尹家街道新农村,遭受了史上最严重的胡萝卜滞销。
4月份,一场“胡萝卜保卫战”全面打响。“五一”前后,在沈北新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新农村的胡萝卜已经所剩不多了。“胡萝卜保卫战”画上了句号,但“保卫战”还远未结束……
“这不,刚从市里回来,咱拿去了样品检验,看看我们的胡萝卜能不能贴上‘绿标’。 ”6月11日,记者再次来到沈阳市沈北新区尹家街道新农村,和两个月前相比,村主任张伟显得放松了许多,“今年我们村要试种100亩新品种胡萝卜,可再不能靠天吃饭了。 ”
时间闪回到清明节前后,那时的张伟还守着全村几千万斤的胡萝卜苦苦地等待买家。张伟回想,“那时冷库的霜就要褪了,如果‘五一’之前,这些胡萝卜再卖不出去就只能扔掉了,多亏了政府和媒体的帮忙。 ”
4月份,一场“胡萝卜保卫战”全面打响。“五一”前后,在沈北新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新农村的胡萝卜已经所剩不多。
再过几周,到了7月上旬,又是胡萝卜种植季,村民们想起1个多月前的“胡萝卜保卫战”,还是心有余悸……
还种胡萝卜再“赌”一把
“我们得到新农村胡萝卜滞销的消息后,立即将消息发上微博和朋友圈,并向各大媒体传播,请求他们帮助销售新农村的胡萝卜。”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海琳对记者说,“省内外超市、农事企业、还有很多热心市民纷纷赶到新农村购买胡萝卜,新农村的‘爱心’胡萝卜被销往全国各地。 ”
转眼又到了种植季,对于是否还要再种植胡萝卜的问题,刚从滞销困局中走出来的村民意见差不多,“不种这种啥! ”
村民王飞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去年,他和另外两位村民合伙包了300亩地种植胡萝卜,由于干旱,亩产量仅为4000斤,不到往年的2/3。他的胡萝卜1毛多钱就卖了,售价仅为前几年的1/6。投入大、产量低、价格低,这一下子就让王飞赔进去30多万元。今年还要种植胡萝卜吗?“赔大发”了的王飞斩钉截铁地说:“继续种,看样子今年雨水不错,再赌一把? ”
“以前雨水大,上秋胡萝卜带着泥出来还卖6毛钱呢,一亩地咋也能剩1000元。去年就不行了,旱得挺严重,眼瞅着苗都干死了,就得毁地重种,有的家接连种了三次,产量也没上去。 ”村民杨秀荣家种8亩多地,总共卖了7000多元,一年算是白忙活了,可她还想继续种植胡萝卜,“不种这个种啥?我们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倒茬’,一茬种苞米,一茬种胡萝卜,种别的想都没想过。今年有了新品种,再看看效果咋样。 ”
咱的胡萝卜为啥卖不过人家
“前几年,每亩产量都能达到七八千斤,每斤五六毛钱,村民一亩能‘净剩’千元左右。由于效益较高,近年来新农村种植胡萝卜的面积也越扩越大,甚至有的村民还到外村包地种植。”说起曾经的辉煌,张伟的言语中还是充满着骄傲,“每到胡萝卜收获的时候,那场面是相当壮观,前来拉胡萝卜的大车小车把村里堵得满满当当,连来村里打零工的人都自发地聚集成了一个劳务市场,光雇工钱,村民一天就得拿出几十万元。 ”
据了解,新农村种植胡萝卜的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上世纪90年代,新农村胡萝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并因此被列为沈阳市的二类蔬菜生产基地。现在,村里6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种植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年产量在万吨以上,是远近闻名的胡萝卜第一村,胡萝卜也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曾经的辉煌让村民不愿意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但和“老天”赌可不是长远之计。如何让“胡萝卜第一村”不再靠天吃饭,必须先把滞销的原因彻底弄清楚。
王飞说:“因为干旱,不仅减产,胡萝卜的品相也不好,南方的胡萝卜上市就卖1.2元,而咱本地的4毛钱都没人买。我贱卖的那一批,听说人家都用来喂牛了。 ”
“现在城里人买菜,都愿意要干净立整的,差个几毛钱,那都不是事。 ”张伟觉得人们的消费习惯是他们的胡萝卜卖不动的原因,“差在买的人身上,不差卖的人身上。我们的一年一季,南方的一年两季,论营养成分,我们的更好。 ”
记者在沈阳市多个蔬菜批发市场走访发现,品相更佳的外地胡萝卜的确大量涌入沈阳市场,并对本地产品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沈阳市十二线蔬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山东、福建等地运来的胡萝卜整整齐齐地用塑料袋包装好,批发价在9毛钱左右。
一位蔬菜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全国各地胡萝卜的上市量都很大,但本地的胡萝卜的确价格低还不好卖。因为外地胡萝卜都是新下来的,而且经过简单的加工,外表看起来的确很美观。 ”正在挑选胡萝卜的市民李女士也说:“和价钱关系不大,关键是看胡萝卜是不是新鲜,外形是否匀称。 ”
种什么种多少啥时上市
“胡萝卜保卫战”进入第二战场
给咱的胡萝卜换个品种
“光山东就跑了好几趟,终于找到了适合咱种的好品种。 ”张伟兴奋地说,“这个品种产量能达到1万斤,品相也好着呢! ”目前,沈北新区已经着手对胡萝卜种植品种进行更新,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沈阳市蔬菜流通协会会长何立兴说:“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间上市,不能凭感觉。新农村的问题是没有专职的销售团队,缺少市场信息。而且,在新的形势下,新农村现行的粗放式农业,只有向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转型,才能更有竞争力。 ”
辽宁省农科院研究员张青认为,解决胡萝卜滞销不能光靠低价销售和爱心销售,“第一,传统的胡萝卜种植利润率比较低,解决滞销必须产品升级和品种创新,比如生产水果胡萝卜,利润就比较高。第二,东北昼夜温差大,胡萝卜营养价值较高,可以进行深加工,错峰销售,解决滞销问题。 ”
沈阳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新农村胡萝卜种植可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需要他们做大量功课:提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书;产品名称、类别、产地范围及地理特征的说明;产品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关系的说明等。”
胡萝卜“开会”了
记者调查发现,以往的“不愁销”让新农村胡萝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村民对于胡萝卜的销售常年依赖 “找上门”的方式。
“胡萝卜协会就要成立了! ”尹家街道姚新优对记者说。尹家街道引导种植农户联合起来成立组织紧凑的“胡萝卜协会”,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开展裸地蔬菜种植。同时,建立农企对接,拓宽市场渠道,带领农户向绿色、有机产品方向升级。姚新优说:“按照计划,我们将通过优化管理改进胡萝卜种植技术,争取到2017年实现每亩增收500元以上,按6000亩种植计算,实现增收总额300万元以上。 ”
在销售环节,沈北新区副区长张文国说:“今年我们还将建设新农村蔬菜生产基地检验检测站,为种植农户提供绿色蔬菜检验检测服务,为我们的农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和延长产业链提供有力凭证。 ”
除了更新品种和改变营销模式,尹家街道将通过农民自筹与争取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新农村、穆家村1.2万亩的裸地蔬菜农田实施高标准改造,进行井、电、滴灌和硬化作业路配套,计划明年启动改造工程,到2017年完成全部改造。届时,1.2万亩裸地蔬菜农田将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实现一年两季种植。
网址:https://www.nczfj.com/shucaizhongzhi/174822.html
[蔬菜种植技术]眼下,马上进入5月中旬,高温强光的天气日渐增多,棚室蔬菜生长速度加快,植株很容易出现徒长现象,表现为茎秆细弱、拔节长、根量少、根系弱、根层浅、开花坐果减少,畸形果多等症状。在此提醒菜农,在进行控...
[蔬菜种植技术]普通菜豆也叫菜豆,还有芸豆、四季豆、玉豆、架豆等叫法,一年生草本,蔓生和矮生,起源于美洲,16世纪末传入我国。2019年12月,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普通菜豆年种植面积约有3650万h㎡,总产量3140万吨左...
[蔬菜种植技术]5月中下旬,正是越夏蔬菜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棚室外温度已经达到30多度,棚里温度更高,中午前后即使上下通风,棚温也要超过35℃,对蔬菜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影响很大。对越夏西红柿等蔬菜来说,前期花芽...
[蔬菜种植技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时雨时晴,温度忽高忽低,很多农户都头疼不已,有很多农户咨询棚内西红柿出现叶片黄化现象,问题叶片主要集中在植株中下部,表现为叶脉间失绿黄化,有些叶片上还有黑色小点,这是咋回事?通过了...
[蔬菜种植技术]晚春初夏,随着气温升高,大棚保温被不再拉放,棚内昼夜温差大大增加。再加上进入5月份后,晴天时棚内最高温度可达35℃以上,而到了夜间,由于保温被已经不再使用,棚内温度一般下降到15℃左右,导致棚内昼夜温...
[蔬菜种植技术]甘蓝,又称莲花白、卷心菜、椰菜、包心菜、圆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重要蔬菜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 一、种植条件甘蓝喜温和气候,能抗严霜和较耐...
[蔬菜种植技术]近日,有菜农反映今春樱桃番茄膨果慢,而且果型偏小,全棚植株普遍较矮,叶色黑绿,叶片厚,棵子拔节太短。经过交流,得知这些棚室普遍喷洒控旺药剂过多。 目前市面上的控旺药剂,成分多为...
[蔬菜种植技术]叶霉病是番茄的常见病害,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导致叶片功能降低,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近日,笔者在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野虎村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元旦后定植的番茄正处于第2、3...
[蔬菜种植技术]蔬菜需要的营养元素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只是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不同而已,硼元素对促进花芽分化、坐果、膨果、根系和生长点生长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樱桃番茄生长全程都...
[蔬菜种植技术]先说一下蓟马危害幼叶的症状。蓟马具有趋嫩性,喜欢危害幼叶常造成叶片黄化、皱缩扭曲、粗糙,受害面斑枯。蓟马也喜欢在花蕊处取食,辣椒花蕊受害后,引起花蕾脱落。没有引起落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