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记正泉茂“泉州最好吃”的绿豆饼
千年古城泉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都孕育出了哪些老泉州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呢?这些老字号是如何打开知名度,令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它们的生存发展现状又如何呢?近日,东南网泉州站推出独家策划专题,探访泉州著名的老字号,带泉州市民一起回味,那些年,我们记忆中的泉州老字号。
饼皮酥松,内陷绵软,甜而不腻,口齿留香……提起泉州林记正泉茂绿豆饼,老泉州们都会咽咽口水,称赞到:“很正宗很好吃!”
独门秘制绿豆饼 传承百余年
清代末期,绿豆饼在晋江陈埭地区十分盛行,一位名为林举烈为了做出独家美味的绿豆饼,不断亲身尝试、试验。每次制作绿豆饼,除了让自己家人试吃之外,还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送去不少,让亲友品尝评点,并加以改进才制作出售。林举烈在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尝到自己亲手做的香甜不腻、酥脆可口的绿豆饼。
清咸丰六年,即公元1857年,林举烈之子林孝世创办“林记泉茂饼铺”,店址位于泉州南门肚脐巷。彼时,绿豆饼作坊环境及其简陋,没有电及机器设备,甚至绿豆饼原材料的来源也十分不易,生产条件十分艰苦。即便如此,林孝世仍坚持父辈留下来的独门秘方,采用当时最好的原材料,坚持传承最传统的味道。林记泉茂饼铺除了制作绿豆饼,也做宝斗糕、麻花、桔红糕等泉州传统糕点。
1951年,林孝世的孙子林时德将饼铺搬迁到泉州市区新桥头,为示正宗,命名“林记正泉茂”。由于林时德做的绿豆饼香酥可口,绿豆饼一出售,很快就“抓住了泉州当地人的胃”,从此林记正泉茂绿豆饼声名大噪。
1953年,政府实施公私合营,林时德被招聘到国营企业泉州鲤城糖烟酒公司上班,“正泉茂”便再无人料理。即便如此,绿豆饼的做法并没有失传。后来,糖果厂结束运营,退休在家的林时德重操旧业,回购了商标使用权,并重新在泉州南门天后宫32号继续经营,重新申请了林记正泉茂商标,使得百年老字号的品牌得以延续。
传承于1972年的第三代“掌门人”是林章新。他80多岁的老母亲和50多岁的太太,还有弟弟和弟媳开的分店,每天都能制作出满足上千名顾客需求的绿豆饼。这种现做的传统糕饼松酥清甜、齿颊留香,尝来皆适口,咽去自清心,熟悉古早味早已融入泉州人的记忆中,磨灭不去。
坚持最优质原料 手艺始终如一
泉州林记正泉茂绿豆饼经过100多年的风雨历程,手艺薪火相传了下来,至今仍不外传。
“制作绿豆饼重要的两个关键,一是制作工具,二时制作材料。”林章新说,在以前,没有电烤箱,锅也是凹圆底的,林家先辈遍寻不到,便自己请铁匠打造加盖平底圆形的小铁烤盘。随着销量的增加,烤盘的面积也逐渐增大。
一个直径不过6厘米的扁圆形饼,用料却必须选用上等绿豆、精面粉和优蔗糖、猪油为原料,经细工艺制作而成,选料考究,以手工贯穿制作全工序。“当时物资匮乏,就说面粉,当时没有精细的面粉,麦子也要到农村里去买,道路交通极其落后。没有车子,就自己挑着几十斤、上百斤的麦子徒步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冬天寒冷刺骨,头上冒着热气,夏天炎热却汗流浃背,到家时已筋疲力尽了。但还要将收购来的麦子用石磨磨成粉,再细筛几次,才能筛出好的面粉。”林家先辈历尽千辛万苦,到处奔波,冒严寒、战酷暑,经常要踏遍山区多村一点一滴凑齐了制作绿豆饼所需的上好材料。
“绿豆也是来之不易。当地没有,就到外地买,有时出去一趟得两三天才回来。顾不了休息,立即将买来的绿豆去净杂质,浸泡4小时候,捞起放入锅中,加入5000克水,先用旺火烧沸,先后小火煮一小时,盛入淘箩,下置大盆,用水揉擦绿豆,边擦边放水,搓去豆壳流出细豆沙……”对于绿豆饼的制作步骤,林章新早已烂熟于心。
为了使绿豆饼皮香酥,断面层次分明,口感酥、松、绵、油,必须采用鲜肥肉榨出的猪油制作。“如果用其他的油制作,冰皮就没那么香酥,味道截然不同了。”林章新介绍到,最考验人的一步便是烤饼了。将水、油、面团搓成条,并摘成25块面剂,形成水油皮,包入酥心,压扁后擀成长条,再搓成圆筒形,每筒揪成两块,每块压扁后包入25克绿豆沙,做成直径为6厘米左右的圆形生坯。最后将烤盘扫油,将绿豆饼生坯面向烤盘,收口向上,摆入烤盘,入炉用火烧至金黄色时,再将绿豆饼逐个翻面继续烤,烤至底部上色。
烤盘的热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温度计,用手感测热度。“起初,触摸烤盘时,烫得手热热疼疼的,后来练着练着,手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茧。”林章新说,“对火候及时间要求必须准确,否则烤焦或饼皮不酥。刚开始用柴火,但是会使烤盘熏黑,柴火味重会影响绿豆饼的质量,因此必须使用木炭,泉州极少木炭,当时先辈不辞辛苦到外县去买,挑着回来。”
一个小小的绿豆饼需要如此繁多复杂的工序,林家祖辈有家训,世上无难事,只要敢去磨练,去吃苦,就一定能成功。为了将先辈辛苦制成的老字号能原汁原味的传承下来,林记正泉茂绿豆饼在传承过程中非常严格,每道工序都需传承者亲自学习锻炼,不符合要求还得返工,几乎都要练个上百次直至符合标准才行。
“特别市在烤盘旁,要求特别严,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温度高,烤得满身大汗、脸庞通红也不许离开,有时实在受不了才到旁边凉快下。”林章新记得父亲常说,离开了怎么能掌握好火候呢?饼皮一旦烤不好,卖出去就会影响“老字号”的声誉。“至今仍保留着的唯一家传宝贝就是烤盘了。”林章新说,经过岁月的磨损,虽然烤盘上已经是“伤痕累累”,但依然可以使用。
秉承传统美味 继续开拓创新
林记正泉茂绿豆饼的传人们恪守祖训,艰难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抗争着,保留着对传统文化传承。在文化大革命中,正泉茂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改革开放后,正泉茂益发光彩,传承了百年的绿豆饼制作工艺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产生大变动,仅是在原料上做出些许调整,将原来的红旗面粉换成精面粉,将红糖换成白糖。
虽然林记正泉茂绿豆饼受到泉州男女老少的喜欢,但由于祖传工艺不外传,因此除了天后宫老店及两家林章新的弟弟所开的分店外,并没有在外省市开设分店。正泉茂绿豆饼目前是小型的作坊式经营,产量不多,绿豆饼坚持使用传统的包装纸,保质期最多也只有17天。如何更好的吸引更多人,特别是游客们的消费,是正泉茂传人必须面对的。
面对其他流水线生产的饼类糕点,如何在市场中站稳自己的脚跟,让百年老字号得以延续,又如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搏杀中立于不败之地,生存还是死亡,林章新将传承发展的希望寄予现任传承人——女儿林红红。“希望后人能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开拓销售渠道,将我们百年老字号的美味传播出去。”
林红红在制作上坚持传统手艺,在销售上则采取引进现代化销售理念,与各大卖场、超市签订设立“林记正泉茂绿豆饼专卖柜”。专柜所有货品都由林记正泉茂专卖店统一采购材料、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零售价、统一内外包装物、店员服饰统一,专卖柜设有统一“林记正泉茂”商标标识,以及各种手段防止了假货流入各大卖场。
如今,林记正泉茂绿豆饼作为泉州美食的其中一个符号,不但为泉州男女老少所喜爱,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许多老华侨回乡时,也会将这种“泉州味道”带走,它不仅有香甜的绿豆味,还有儿时家乡的回忆。
以上就是关于绿豆的内容了,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绿豆的信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绿豆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原文:农作物粮油 >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林记正泉茂“泉州最好吃”的绿豆饼
网址:https://www.nczfj.com/liangshizhongzhi/185710.html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在我国各地皆有种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今天小编为大家降解的芝麻旱灾,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芝麻...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现在即将进入到春耕,油菜也已经陆陆续续进入抽薹开花期,这时主要做的是预防低温冷害,但是有农户发现自家油菜出现营养不良长不高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该怎么解决呢?随小...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时下正值南方早稻插秧时期,今年我国南方气候对早稻插秧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气候还在持续,加上疫情已经在缓和,所以专家也是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开展插秧工作,而且...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花生针期是花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一段时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也是需肥量旺盛和水分敏感期,这时管理关系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对于花生花针...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棉花是一种耐涝性比较强的作物,在受涝2-3天,排水后植株完好,受涝十几天后,它的叶片脱落,主根烂掉一般,只要生长点未死,排水后及时管理,约20天后植株可恢复生长。那么棉花在受涝后该...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秧田管理寄秧后,保持秧田水位齐畦面,水位过高薹管受淹腐烂,会使分蘖芽死亡;水位过浅薹管吸不到水,易干枯。新芽抽出泥面,灌水上秧板,出苗后7天左右施复合肥10~15千克亩。一般寄...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会出现肥料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农民将其称为浮肥现象,很多朋友对这个现象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水稻浮肥现象的原因...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棉花的,棉花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极为广泛,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倒伏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新型,如果不及时应对,那么导致棉花严重减产。下面小编就为带来地膜棉花倒...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1、除草在进入春季后,小麦进入到快速生长期,但是杂草生长的更快,所以没有除草的麦田,应该抓紧进行。除草一般都是化学药剂,而春季化学除草要注意小麦的生育状况,主要看是否拔节,如...
[农作物粮油种植技术]随着现在温度逐渐的回升,大多数地区也开始进入到了春玉米种植的时间。春玉米种植,其施肥工作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合理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春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对春玉米的生长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