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1.乌贼气泡病的病原
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饱和。
2.乌贼气泡病的症状
体表出现气泡,常由气泡浮力浮于水面,很难向下游入水中。因反复向下挣扎,体力耗竭而死。主要危害乌贼夏花,且个体越小越易犯病,严重时可导致全部死亡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乌贼弧菌病的病因
鳗弧菌,杀鲑弧菌。
乌贼弧菌病的主要症状
病鱼消瘦,发黑,竖身游泳:皮肤有缺损,严重时糜烂。
乌贼弧菌病的流行季节
各季节。
乌贼弧菌病的防治方法
保持良好水质,补充饲料营养。治疗时可用土霉素等每天用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乌贼暴发病的病原
为嗜水气单胞菌,患病鱼体各鳍基部和鳍条充血,严重时上下颌、眼睛、均严重充血,有时眼眶出血,眼球突出,有的鳃部出现不同程度腐烂,粘液多,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有的肠内有淡黄色粘液,肝脏淤血或充血,胆囊肿大,脾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乌贼脂肪肝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
①游离脂肪酸运输至肝脏增多,这些脂肪酸可来自食物(饲料)或其他脂肪组织动员增加,过高的游离脂肪酸有毒性作用;
②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游离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及β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春夏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上升,一般平均气温高于水温。这段时间乌贼类新陈代谢加快,生长日趋旺盛,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生物繁殖的时机,是全年乌贼病暴发的第一个高峰季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主要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病害感官鉴别
1、疯狂病。身体瘦弱,体色暗淡,乌贼体后半部上翘,常在水面打圈。打开头骨可见白点状的粘孢子虫胞囊。
2、舌状绦虫病。腹部肿大,剪开腹部可见体膛内有色带状虫体。
3、复口吸虫病。脑部充血,嘴圈发白,眼球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1)柱状黄杆菌、曾名柱状屈绕杆菌,菌体细长,柔韧弯曲,大小2~24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生长适温28℃。主要引发乌贼的烂皮病,死亡率较高,于春夏季水温20℃—30℃为流行。该菌对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科克菌)等敏感。
(2)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乌贼结核病感染详述
引起结核病的细菌,分支杆菌和其他品种,经常在乌贼身上出现,但是除非环境条件不利,它们不一定对乌贼造成伤害。这种细菌能传染人类,所以要当心,通过虹吸管吸水时不要吞下水族箱里的水,维修保养水族箱以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乌贼赤皮病,又名赤皮瘟或擦皮瘟。每年放养及捕捞后最易发病。
1.乌贼池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放养、捕捞、搬运过程中,防止乌贼体受伤;乌贼种放养时,用5~10ppm浓度的漂白粉浸洗半小时。
2.体内给乌贼口服磺胺噻唑,连续投药6天,每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症状】
虫体主要寄生鳃丝和体表,病乌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乌贼苗可出现“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乌贼表现为乌贼体发黑,打圈、拱边,体表黏液增多,鳃丝腐烂;常引起乌贼苗、乌贼种的大批死亡。
【防控】
控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夏季乌贼养殖池塘极易出现泛池,是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引起的一种死乌贼现象,多发生于5-9月份。一般情况下,天气闷热,阴天气压降低,暴雨过后等,池塘会出现泡沫并伴有腥味,乌贼虾常常浮于水面聚集于池边。
其预防措施为:
1.池水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