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是保证水质。每天定时查看水质情况,池水要保持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20~30厘米。如发现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15~20天用1次。另外,水生植物调水作用不可忽视,如水芹菜能起到很好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一、防敌害设施不可忽视
一是蛇、鼠、蛙是泥鳅的天敌之一,在苗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除掉敌害。在养殖过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围网网布,防范蛇、鼠、蛙等对泥鳅的侵害。二是鸟类也是泥鳅的天敌,在养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搞好降暑降温:最适合泥鳅生长繁殖的水温为21~28℃,夏天阳光暴晒易使泥鳅中暑。可在池子四周种植南瓜、丝瓜、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阳,也可在鳅池水面投入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遮阳(但面积不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捕捞方法:野生泥鳅苗在外收购或捕捞时,因捕捞方法不同,而又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容易造成泥鳅苗种受伤。
中间过程复杂:泥鳅捕获后,一般都经过长时间的高密度暂养,并筛选和运输,有的还是多次筛选和运输,使泥鳅受伤,体表黏液大量外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起捕后,无论是销售或食用,都必须经过几天时间的清水暂养,方能运输出售或食用。暂养的作用,一是使泥鳅体内的污物和肠中的粪便排除,降低运输途中的耗氧量,提高运输成活率;二是去掉泥鳅肉中的泥鳅味,改善口味,提高食用价值;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苗人工繁殖的关键在于催产,催产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1)水质和水温 暂养泥鳅,不求生长,只为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和减少消耗、防止消瘦。水温以5-10度为适温,暂养泥鳅密度很大,因此对水质的要求很高。
如果用鱼篓或网箱暂养,就要选择水质清澈,水温较低,有缓流的水域;如果用水缸或水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近期受高温影响,泥鳅死亡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已养殖2~3年的泥鳅,每天都要死亡7、8斤。症状大多是:鳅体发白、发黄,与肝胆综合症很相似,但病鳅同时又带有很明显的烂鳃症状,打开鳃盖后会发现鳃丝内有少量污染物,而且还伴有出血症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泥鳅越冬前的肥育
泥鳅在秋季水温不再升高的时候,摄食量增多,这是准备冬眠增强体质的自然现象。这时要让泥鳅好吃好饱,做好越冬前的育肥工作。育肥的饵料配合比例应是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各半。投饵量可随着水温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一是池的四壁在修整后须夯实,杜绝渗漏,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等措施来达到防逃的目的。
二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三是池塘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进排水口呈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为预防鳅病发生,在保证饵料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消毒箱体。一旦发现肠为病,可在10公斤饵料中投入20克痢特灵,每日投喂2次,连喂3~5天。
赤鳍病对泥鳅危害极大,泥鳅感染此病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催产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
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刚下池的鳅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因而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
鳅苗体长达到1厘米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饲养泥鳅也可在种植莲藕池和稻田里进行。直接在藕池和稻田中套养,泥鳅易逃跑,因此要进行改建,做到防逃,易捕。
( 1 )泥鳅养殖要做好防逃设备
藕池或田中套养泥鳅时,田埂要层层夯实,埂边用木板或水泥板或塑料薄膜拦住,大小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既种稻又养泥鳅
稻田每种5行水稻空1行,在进出水口处,用栏网围好, 以防潜逃。种完稻田即放养泥鳅,饲养4个月即可捕捞上市出售。
饲料是经过发 酵腐熟的畜禽粪和田间生长的杂卓、害虫、浮游生物等。水稻是泥鳅最好的隐蔽 场所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除我国南方终年水温不低于 15 ℃地区,可常年饲养泥鳅不必考虑低温越冬措施以外,其他地区一年中泥鳅的饲养期 7 一 8 个月不等,有 2 一 5个月的低温越冬期。此间需做好以下工作:
( l )挑选体质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近年来,各地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节能沼气工程,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也呈现多种多样的途径,其中利用沼液沼渣养鳅是节本增效较为突出的一例。笔者现综合我地生产实践,将其生产技术简介如下。
1.选址建池: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饲养泥鳅成为了现实,但普通村民如何在简单的条件下饲养泥鳅呢?
饲养泥鳅的关键在于繁殖。泥鳅自然产卵期较长,通常为每年的4-8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水温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夏秋泥鳅“双高”(高密度、高效益)暂养技术,即在夏秋两季泥鳅上市高峰、价格较低时,将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集中收购进行短阶段的“高密度”暂养,到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价格高时出售。
鱼篓暂养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养殖。为了预防病害,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
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放养密度
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按照100~150尾/平方米的密度,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放养密度为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网箱养泥鳅的技术
一、池塘要求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天然饵料丰富、人工饵料来源广,底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000米2左右、水深1.5~2米为宜。有土养鳅的网箱,水位稍浅。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大全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mda 阅读全文 >>
浏览:0 目录: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捉泥鳅的方法/步骤
1、首先,捉泥鳅的最佳方式是须笼,不过下须笼也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因为泥鳅大多生活在浅水区,因此下须笼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能下在深水处,最好距离水面五十公分左右。
2、另外泥鳅以水中浮游生物喂食,大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