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从事水产事业多年,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处理生产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淡水养殖涉及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鱼病的防治,我们既要进行预防、测报、诊断、病因分析还要进行治疗。从我县目前的生产状况来看。其中绝大部分效果都很好,鱼病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治疗,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是,从中也发现许多问题,制约着生产。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鱼病防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1、池塘有效水体与形状不规范
池塘有效水体过小主要指利用天然小型水体和建筑、淘金以及其他类别施工形成的坑塘加以改造或者直接用来进行养殖的水体。这类水体从表面上看,面积很大,但是由于深度过浅、水体底部地貌不平整,很大一部分都是水深小于1m以下的无效面积。按照技术要求,在北方从事水产养殖生产要求最低水深应不小于1米。水体过小,缓冲能力弱,应对外界冲击的能力差。也有部分水体如淘金的大坑,这种往往都可以达到4~5m深,甚至更深,但是当前我们所养殖的鱼类大多都是温水性的,超过3米以上的水体,由于水温低、光照不足,这些鱼类很难到达,也处于无效或者半无效状态。
形状的不规范、池底不平坦使得计算用药量困难。投入其他物质的如饲料、肥料时候都难以做到物尽其用,残余的部分就成为废弃物、污染水体,给致病因子(病毒、病菌、有害物质)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机会。
2、配套设施与投入品不完备
养鱼要定期注换水,必需有沟渠、闸门;引入机械设备所需电力供应;物资运输和存储;从事生产所必须的工具、网具。这些方面的缺失、不配套、质量不达标,都会制约生产。鱼具不完备,易伤害鱼体。鱼体受伤是继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先决条件。
养殖生产中除饲料外,还需要许多其他物资投入,如肥料、水质调节剂、药物,但是如果对投入物管理不善,同样会对水体中的养殖物造成伤害。
3、水体中生物密度过大
鱼类是生物产品,不可以长期储存下去,否则可能出现品质改变、疫病暴发、死亡等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鱼类在池塘里会生长,随着生长密度在逐步增大,生存消耗就会越来越大,加上其中还有许多非经济鱼类、水生昆虫等动物性生物因素也在参与着密度变化,而养殖面积却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增加生存困难,增加伤病的可能性,就会出现危险,最为危险且难以处理的是越冬期间,由于总体密度过大,造成越冬困难和失败。
4、投喂缺少计划性
从水产养殖的理论上讲应以”八分饱”为最好,这样即避免浪费、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还会让鱼类全天保持旺盛的食欲。投喂时,一定要坚持”四定”原则,有条件的最好采用驯化或者音乐驯化,保障饲料的最大利用率,而且在投入饲料、肥料及其他投入物时一定要善于观察、总结,达到最大效率发挥投入物的正作用,减少不利影响,便于饲养管理。
5、防治存在误区
轻防重治。饲养者对鱼病只关注治疗而疏于预防。据了解,许多养殖户都是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只有等到池塘鱼类已经出现死亡了,才想到施药进行治疗,这是极其不正确的态度,鱼病的发生、发展、传播、泛滥,是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的。在不同阶段进行防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通过细心的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施治,就可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使水体中含药量过大。如果通过对鱼类摄食、活动状况进行观察,同时对历史规律加以推算,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将鱼病解决于未萌,是养殖生产中最科学的态度。因为鱼类一旦生病,即使不造成死亡,也会耽误鱼类生长。因此,养殖户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防治时机不及时。鱼病的发生、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之下发生的。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治疗,方式、方法是不同的,用药量、治疗效果也是不同的。及早治疗,用药少、费用小、效果明显,对鱼类生长的负面影响也小;如果拘泥于现在做法,只有到了鱼病已经泛滥到一定程度了,出现明显病症了,已经出现死亡,再进行治疗,就错过了治疗时机,治疗起来就会迁延时日,增加用药量,还不容易收到效果。必须高度关注鱼病防治,通过对鱼、水的观察、抽查,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不合理。有的养殖户的鱼塘发生鱼病后,不去专业部门进行诊断、咨询,而是随便买点药简单进行治疗,或者对自己养殖池塘的面积、水深,没有准确的了解,计算用药剂量不准,所以用药效果非常不明显。不但没有治愈鱼病,反而耽误治疗。养殖户擅自加大用药量,将各种药物随意进行配伍,致使水体中药物的含量过多,对自身环境、养殖生物和受纳水体都是无益的。
一、养殖环境不好
1、池塘条件不好,主要有几个方面
(1)池塘有效水体不够。我们养殖业有句话叫“宽水养大鱼”。在北方,养殖生产要求最低水深不应小于一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养殖池塘由施工、淘金的废弃土坑充当,深度过大,三米至七米,个别达到十米。有深度没有面积。我们目前的养殖鱼类大多为温水性品种,这样情况下,有效有效水体仍然受到限制。
(2)形状不规范。我们淡水养殖业用药都是百万分之几的浓度来计算,面对这一类的池塘计算起来很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准确计算。我们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又不能逐户进行测量、计算。所以,为了避免造成损失,我们在计算用量时,都比较保守,这样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3)配套设施不完备。淡水养殖并不是有水就能养鱼,还需要其它方面的条件,如定期注换水;旱天防旱,雨天防涝;引入机械设备所需电力供应;物资运输;生产必须的工具、网具。这些方面的不够配套,就会制约生产,会对我们的养殖生物产生危害。最为明显就是网具不好用,极易伤害鱼体。
2、生产观念不正确
(1)产成品品质较低。部分养殖户只关注鱼苗、鱼种的投放,却对饲养管理关注较少。到了秋天一收获,虽然产量不低,可是达到规格的不多,而且瘦弱。这样的产品或者不好卖,或者卖不出好价钱,这样经济效益自然不会好。
(2)惜捕思想存在。
有的养殖户尤其大水面,每年大量投放,养殖效果也不错,可是总想保留在池塘里,不舍得卖。鱼类是生物产品,不同于机械部件,只要条件允许,存放多久都行。鱼在池塘里会生长,还有许多野杂鱼的进入和繁殖,生长相对密度会逐步增大,生存消耗会越来越大而我们的养殖面积却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增加生存密度,增加伤病的可能性。就会出现危险,最为危险的是越冬期间。
(3)投喂缺少计划性
从理论上讲应以“八分饱”为最好(即在投喂后两小时内吃完为宜),这样即避免浪费、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还会让鱼类全天保持旺盛的食欲。投喂时。一定要坚持“四定”原则,最好坚持音乐驯化,而且要善于观察、总结,经过不懈努力达到这一目的,便于以后的饲养管理。
(4)投入物管理不严谨
我们养殖生产除投入饲料外,还需要许多物资的投入,如肥料、水质调节剂、药物,但是我们如果对投入物管理不善,就同样会对环境的池塘中的投入物,造成伤害。时常有施肥不当、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生产事故的事例发生。
二、对鱼病防治掉以轻心
1、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从上述可知,鱼病发生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在不同的阶段,治疗起来方式、方法,是不同的,用药量、治疗效果也是不同的。及早治疗,用药少,费用小,效果明显,对鱼类生长的不良影响也要小。如果我们拘泥于现在做法,只有到了鱼病已经泛滥到一定程度了、出现明显病症了、已经死鱼了,再去治疗,就错过了治疗时机,治疗起来就会迁延时日,增加用药量,还不容易收到效果。这一点和人类一样,如果已经病入膏肓,谁也会无能为力、回天无术。所以我们从事水产养殖的生产人员、科技人员,必须高度关注鱼病防治,通过对鱼、水的观察、抽查、分析找出潜在的致病因素防患于未然,或者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把鱼病造成的缺失减小到最低。
2、盲目施治。
有的养殖户,看到发生鱼病后,不去专业部门进行诊断、咨询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而随便买点药就用,或者对自己家的养殖池塘面积、水深,没有准确的了解,用药剂量计算不准。所以用药效果非常不明显,增加了不少费用,却没有治好鱼病,反而耽误了对鱼病的治疗。水体中药物含量过多对自身环境、养殖生物和受纳水体都是无益的。
三、应对措施
1、优化环境。
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养殖生产环境,达到最佳状态,培育一个良性循环,让这个环境的能量、物资能够基本实现自我循环,减少局部物资淤积、败坏环境。对生产环境的各种基础设施、设备进行配置、维修、改造,使我们池塘保有最大、最优的水体,整个养殖生产运转顺畅。
2、改进生产措施
多年来,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由于我们生产措施不科学造成许多鱼类死亡的事例。所以我们为了避免这一类人为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提高我们生产的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这一目的一个方面要靠必须的技术培训来取得,另一个方面靠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来获得。
3、我们的许多生产理念存在着误区
我县的养殖生产,相对南方地区和周边市县起步较晚,虽然经过了生产人员、科技人员再三努力,有了显著的好转,但是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只重产量忽略产品质量,只愿意投放却不舍得捕鱼,忽略了鱼病的防治,对投人物的管理不够严谨,致使“病从口入”。所以大家应当增加学习,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把握社会发展大势,逐步消除这些误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制定最佳的生产方式。
网址:https://www.nczfj.com/guoshuzhongzhi/201029248.html
[ 种树技术]近期气温不太稳定,不时会出现降温天气,部分地区甚至降雪,而目前正处于春季果树萌动或快要开花期,遭到突然降温就是所谓的“倒春寒”,这种情况会对果树生产造成很大伤害...
[ 种树技术]春季经常有果树种植户反映,自家种植的果树长势旺盛,但是不结果子,不知道怎么办。果树生长过旺会造成低产或者不结果。在果树的种植过程中,果树只开花不结果,或者只是疯长树枝不挂...
[ 种树技术]危害:黑斑病是很多果树中常见的一种病,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
[ 种树技术]一般来说,果树冬剪在果树当年摘果落叶后到次年果树发芽前的休眠期内进行,在时间上正好对应着当年11~12月到次年2~3月(具体时间要结合地区,看树种、树势),一般情况下,果树的冬剪在每...
[ 种树技术]12月4日,丹棱。来自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农技专家就柑橘生草栽培管理生态高效种植技术进行现场培训。专家们认为,四川多数柑橘果园土壤有机质不足1%,三分之一的果园仍...
[ 种树技术]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方,人们还没有秋栽果树的习惯。其实,除了那些遭受冻害易死的果树品质外,秋末冬初才是栽植果树的最佳季节。 一、秋栽果树的优点 1.秋末冬初,气温比较适...
[ 种树技术]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过红美人柑橘都是采用的大棚种植,不过大棚的前期投入较大,很多种植户承受不起,都想露天栽种比较省钱,于是问到我们红美人柑橘露天种植需要注意什么,其实主要注意...
[ 种树技术] 秋季果树的施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施肥。关于为什么我在这里不做详细的说明,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下。 秋天施肥是果树如此重要的一种,我们应该施什么...
[ 种树技术]西兰花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因其市场需求扩大,它的种植面积也是逐年增大,但是在种植过程中黑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那么对于西兰花黑腐病该怎么防治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发病...
[ 种树技术]山药营养丰富,种植范围也比较工蜂,是经济价值极高的农作物,近些年它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山药抗性降低,茎块小而畸形多,产量也会出现大幅度下降,严重降低了商品价值。这其实是山药种性退...